导航菜单

毛泽东与《满江红》:“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2023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著名爱国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20周年。春节期间,一部叫《满江红》的电影热映,引发人们对岳飞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对岳飞“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爱国主义情怀和忠义仁孝、家国大义的共鸣。
  2023年,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毛泽东与《满江红》的两则故事。

唱和一词《满江红》

  《满江红》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原来是歌唱用的唱词,都配有曲调,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绝大多数的词调都已失传,变得只能吟诵而不能按原调唱了。词的句子大都有长短,字音平仄和押韵方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但也有少数词人在个别地方对格律不太严格。词牌最初有一部分是根据词意命名的,后来的作词者大都只按照一定词牌的格律来“填词”,词意不再与词牌有关,而在词牌之外可依词意另标题目。传说《满江红》这一词牌为岳飞所创,主要是颂扬爱国热情的。
  2003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印的《毛泽东诗词集》,共收录毛泽东诗词67首,其中仅有一首冠以《满江红》词牌名,这即是毛泽东于1963年1月9日所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年长毛泽东一岁。
  1962年底,在辞旧迎新之际,有感于国内外形势日渐好转,郭沫若应《光明日报》副刊《东风》邀约填写了《满江红》。主题是歌颂党中央和毛泽东,以及中国人民在国内外斗争中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前景抱有的必胜信心。

 

图片

  △《光明日报》1963年1月1日第8版刊出郭沫若的《满江红》

 

  据编辑讲,郭沫若原稿以毛笔楷书工工整整书写,不似通常词作的排列形式,而是在大红格纸内似沿中轴线两边对称排列。字体潇洒,形式也美。编辑部按照郭沫若自己精心设计的独特格式排列,不用标点符号,题目用作者手迹,1963年1月1日在《光明日报》显著位置以文字竖排方式刊出。全文如下:

满江红

沧海横流  方显出  英雄本色

人六亿  加强团结  坚持原则

天垮下来擎得起

世披靡矣扶之直

听雄鸡  一唱遍寰中  东方白

 

太阳出  冰山滴

真金在  岂销铄

有雄文四卷  为民立极

桀犬吠尧堪笑止

泥牛入海无消息

迎东风  革命展红旗  乾坤赤

  这首词在《光明日报》发表后,郭沫若还将手稿寄呈毛泽东,请毛主席审阅。1月3日,康生也就此事写信给毛泽东。其时,毛泽东正远在杭州西湖侧畔的汪庄。在读到这首词后,或许为词中“沧海横流  方显出  英雄本色”的豪情感染,诗兴迸发,遂立即动手撰写“和词”。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当晚他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忽然,他停住脚步,坐在桌前写上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扔进纸篓。在不断的吟哦、写作中,这首名篇诞生了。次日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已装满大半。即便如此,毛泽东又作过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就这样,经过一个不眠之夜,字斟句酌,改了又改,终成这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和词:

满江红·和郭沫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千万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据初步统计,毛泽东一生只写过6首唱和之作,其中,和柳亚子3首,和周世钊1首,这首《满江红》是毛泽东与郭沫若的第二首唱和,充分显示毛泽东对郭沫若原词的共鸣以及对词作者的尊重,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和词写就的当天,毛泽东乘兴挥毫,即先书赠给正在杭州养病的周恩来一帖,以示亲切慰问,并题上“书赠恩来同志”,又细心地附笔告之“郭词见一月一日光明日报”。同日还寄一帖给在北京的郭沫若和康生,在致康生的信中说:“郭词很好,即和一首,请郭老和你为之斧正。”和词当时并未发表,只在北京一些同志间传抄传诵。
  毛泽东对自己所写诗词,一向要求极其严格,总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务求精益求精,生前几乎没有一首未经修改就公开发表的。这首和词,也是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定稿后才正式发表。
  比如,初稿上阕中的“欲学鲲鹏无大翼”,先曾改作“蚂蚁聚槐称大国”,最后改定为“蚂蚁缘槐夸大国”。原句只是一般地描绘出妄自尊大的样子,修改后,更加鲜明地勾画出目空一切、称王称霸的神态。至于“称大国”改作“夸大国”,则更含讽刺意味,使人感到“蚂蚁”的滑稽可笑。
  下阕中的“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则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不仅在文学上对仗工整精致,而且在思想深度上,放眼世界,站位更高,气势更大。
  3月20日,毛泽东曾打算让《诗刊》公开发表这首和词。为此,他要秘书林克给《诗刊》主编臧克家写了一封信:克家同志:主席嘱将他这首《满江红》词送《诗刊》发表。词内用了三个典即:“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请《诗刊》作注后,再送主席阅。主席词发表时,请附郭老原词。
  不知是否因为考虑发表时机问题,其后毛泽东又改变了主意。直到这年12月5日,在审阅准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清样时,毛泽东写信给时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秘书田家英:“‘小小寰球’一词似可收入集中,亦请同志们一议。其余反修诗、词,除个别可收入外,都宜缓发。”足见他对这首和词的重视和喜爱。

 

图片

  △《人民日报》1966年12月31日第1版刊出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

 

  临到年尾,该和词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一书,及至1966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手迹时,又作了最后的修改:除了前述上阕“蚂蚁缘槐夸大国”中的“缘”字由“聚”改定外,还将下阕的“千万事,从来急”改定为“多少事,从来急”。经过修改,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
  1964年1月1日,《毛主席诗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该书共收入毛主席诗词37首,包括这首和词在内的10首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据新华社1月4日电讯,1月1日开始发行的《毛主席诗词》8万册,已被读者竞购一空。新华书店原来计划印行50万册,现在决定再加印30万册,以满足各地读者的迫切需要。
  《毛主席诗词》出版后,外文出版社立即组织翻译出版该书英译本。1964年1月27日,应英译者的请求,毛泽东就自己诗词中一些理解上有分歧的词句,一一作了口头解释,共有32处,包括这首和词中的“蚂蚁缘槐夸大国”“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图片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同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一样,这首和词不仅深受国内读者的喜爱,而且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地传播,产生了广泛影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的书房里会见尼克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原定15分钟的会见时间延长到70分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毛很活跃,紧紧抓住谈话中的每一个细微含义,但我看得出他很疲劳了。周越来越频繁地偷看手表,于是我决定设法结束这次会谈。
  “主席先生,在结束的时候,我想说明我们知道你和总理邀请我们来这里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不容易作出的决定。但是,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知道你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
  听到译员译出他自己诗词中的话,毛露出了笑容。
  当天晚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在答谢周恩来的祝酒词时,又一次引用毛泽东《满江红》中的词句:
  “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现在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伟大境界的高峰,缔造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时候了。”

喜听一曲《满江红》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当人们还习惯于在中央新闻纪录片中看到神采奕奕的毛泽东熟悉的面孔时,却并不知道因患严重的白内障,他已经有很长时间看不清东西了。
  多年来毛泽东一直坚持每天看书读报、自己批阅文件和动手写文章。眼病这种状况,使他十分痛苦和不便。起初,毛泽东没有马上找医生检查,也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外讲这件事。后来实在看不清东西时,才不得已让秘书代读文件、书报等,有时还要秘书按他的意思在文件上画圈。
  1974年8月间,经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确诊:毛泽东双眼都患有老年性白内障,以右眼为重,左眼稍轻。白内障是眼球内透明晶体发生浑浊现象,当时没有快速有效的治愈方法,需要等透明晶体成熟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
  这时,毛泽东的右眼只是稍存光感,仅能辨别光线方位及不同色泽的光亮。手不释卷的毛泽东,单靠稍好的左眼来工作。医生给他服用药物,并配合滴用眼药水,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症。根据医生建议,中央政治局决定毛泽东继续休养一段时间,随时检查,待适当时候再做手术治疗。
  1975年2月,毛泽东在杭州汪庄住了两个多月,主要是检查和诊断病情。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但他的身体并没有好多少:除了双目白内障、说话含混不清外,两腿还时常疼痛,脚也肿得很厉害,行动更加不便。医生建议他尽可能少看书、多运动,因不能外出行走就在室内适当做一些活动。为了诊治毛泽东的眼病,有关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提出多种治疗方案,努力阻止和减缓白内障的发展。眼科专家们一致主张他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看书和批阅文件了。
  为了重新回到有光的世界,82岁高龄的毛泽东,接受了生平第一次手术,却只同意先治右眼,留出病状较轻的左眼坚持阅读和工作。
  给毛泽东动手术,无疑是件非同寻常的大事。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筛选,这项特殊的任务,最终落在北京广安门医院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身上。手术前,毛泽东提出,手术用的全部器械都要用国产的,一律不要用进口的。于是,医疗组的专家开始为毛泽东白内障手术作准备。从苏州、上海定制了全套手术器械、医疗设备。毛泽东还提出要准备音乐。手术时要听音乐,这是行医多年的唐由之和整个医疗组闻所未闻的特殊要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手术室要求保持绝对安静,一个平生第一次接受手术的高龄老人,怎么还会对音乐念念不忘呢?
  毛泽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音乐的,现已无从知晓。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窑洞里就经常传来阵阵音乐声。或许正是这种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又或许是过去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音乐的始终陪伴,使毛泽东在面临新的挑战时,很自然地想到音乐,需要音乐的安慰和鼓励吧。而在众多的音乐中,陪伴他度过此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手术的,正是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的这首曾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满江红》,同样是毛泽东毕生喜爱、经常吟诵并多次书写的作品。毛泽东曾在各种不同场合多次赞扬岳飞是爱国英雄、民族英雄,对岳飞的民族气节和文武韬略,素来钦佩,极为推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常常感动于,甚至震撼于岳飞撰写的这首慷慨悲歌。越到晚年,越能激发起他深沉的共鸣。
  1975年8月21日,毛泽东终于同意对拖延已久的白内障眼病施行手术治疗。这天,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住处,那间由书房临时改造的手术室里,回荡着的是岳飞《满江红》的慷慨豪壮。
  演唱者岳美缇,昆曲表演艺术家,唱腔高亢有力,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豪情壮志,更重要的,她是岳飞的第二十七代孙。在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中,岳美缇回忆:她之所以被认可,她认为一是她的声音,她是唱小生的。用小生的声音表现岳飞三十几岁的时候,声音还有一点像。用旦的声音唱《满江红》,则比较嫩,比较甜。而当时昆曲老生代表是计镇华,她以为老生唱这个慷慨激昂,很豪放。却没有被认可。二是作为岳家的后代,她的唱腔中自然带有一种缅怀的情感。的确,祖先的慷慨悲歌,被岳美缇演绎得响遏行云。难怪喜欢音乐的毛泽东,在平生第一次手术时,会选择了这曲壮怀激烈的《满江红》以壮行色。
  唐由之回忆说:等到15分钟手术做好了,给主席眼睛包好,针抽掉,我说主席已经好了,他说,你就好了,我还当着你来麻醉呢。这是我唯一听着音乐做的一次手术,虽然耳边响着音乐,但一句《满江红》都没有听见。手术完毕,心脏病专家过来祝贺我手术成功,并跟我说,他没想到主席的心跳一点没改变。
  平生第一次动手术,毛泽东却在音乐中神游身外,物我两忘。如果不是音乐的真正知音,如果不是心灵的超凡旷达,谁又能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岳飞由一位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抗金名将,一生征战,功勋卓绝,为国家、为民族宣力半生。《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入侵,毫不畏惧,秉持必胜信念,敢战善战,精忠报国。毛泽东曾经说过,岳飞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伟大功勋,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千百年来,老百姓纪念他,就是崇仰他的精神。
  1972年2月,尼克松在与毛泽东会谈时说:
  “主席先生,我们大家都熟悉你的生平。你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结果登上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伟大国家的最高地位。”
  “我也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登上了一个很伟大的国家的最高地位。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我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然而都脚踏实地来自人民……”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
  “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资料来源:
1.《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第3版
2.《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3.穆欣著:《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 1957-1967)》,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