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出生人口减少200万背后:低生育率将成未来几十年最大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9年1月10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外界关于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可能会减少200多万的传言,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曾表示,影响生育问题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包括育龄妇女规模,结婚年龄,生育年龄,以及经济社会因素等等,国家卫健委一直在持续监测,具体数据有关部门近期将会公布。

  如今,上述传言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所证实。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在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

  值得一提的,相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1723万出生人口的数据,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比前一年恰好减少了200万,下降幅度超过10%。而从1978年至今,我国人口出生率更是创下40年新低。

  “这一数据与官方当初的预测相差非常大,如此看来,当前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可以说触目惊心。”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8年1523万的出生人口,比实施两孩政策的最低预计少了559.4万,甚至比不实施两孩政策的预期数据还要少201.8万。

  

  图片来源:《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

  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主编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曾对2017-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进行过预测(上图)。对比预计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2023.2万少了300.2万;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最低预测2082.4万少了559.4万。“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三年多来,我国出生人口均未超过1800万,均大大低于原国家卫计委当初的最低预计。

  界面新闻注意到,1523万的出生人口数据,印证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之前“2018年出生人口规模在1500万和1600万之间”的预测。

  “我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总体是平稳的,之前有人称出生人口跌落1500万,这个基本不靠谱。”黄匡时对界面新闻表示,无论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预测,还是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以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人口展望等,都预计未来我国出生人口的长期趋势是呈现下降趋势。所以,未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已在预料之中。

  实际早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上述新生儿数据之前,已有多位人口学者通过各地公布的数据预测,“2018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比前一年进一步减少,甚至有可能跌破1500万”。

  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曾被冠以“中国最爱生孩子省份”的山东省,生育意愿正在大幅下降,其中二孩数量下降尤为明显。以青岛市为例,据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青岛户籍人口出生9万人左右,比上一年户籍人口出生的11.57万下降22.2%。2018年1-11月份,青岛全市户籍出生81112人,同比减少21737人,降幅达21.1%。其中一孩出生减少8.8%;二孩出生减少29.0%。

  此外,山东烟台、聊城、淄博等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2018年新生儿数量均有所下降。据聊城市卫计委的数据,从2018年1月起截至11月份,聊城市上报出生64753人,同比减少23179人,减幅为26.36%,出生人口数量较2016、2017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另据淄博市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份,淄博共出生4.13万人,同比减少1.52万人,下降幅度达26.9%。

  黄文政表示,从山东各地的出生人口数据便可见一斑,出生人口大幅下降的趋势是很明确的。“由于山东对生育的限制比较严厉,而人们的生育意愿相对比较强,因而在放开二孩政策之后会出现明显的反弹趋势。而相对应的是,随着补偿性生育基本消化掉,在反弹达到峰值之后,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也是最为明显的,这也是2018年出生人口出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于出生人口减少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副教授陶涛近日在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则表示,出生人口的规模受到育龄妇女的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的规模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相应的出生人口也进入下行通道。从200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1800万之间波动,最近受到政策调整的因素,还有龙年、羊年等生肖选择的影响,波动也是在加大的。

  除了育龄妇女规模的影响外,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也是影响出生人口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是在提升的,2015年数据显示,在所有育龄妇女当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岁以上,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包括结婚的情况,2017年全国结婚人数大概是1063万,同比下降7%。还有一个因素是婚育的推迟,近三年以来,平均的初育年龄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龄都往后推了一岁,这些也会对出生人口规模、生育水平是会产生影响的。”陶涛表示,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规模大概是在1500—1800万之间波动,可能2018的出生人口也需要在更长时期里客观看待。

  对于2019年的出生人口情况,专家之间的观点存在一定分歧。据黄文政预测,未来我国出生人口的下降趋势不会改变,但下降的幅度将会有所放缓,预计2019年出生人口要比2018年下降100万左右。他直言,低生育率危机将是未来几十年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而黄匡时则表示,2019年出生人口将比2018年略多,预计出生人口在1500万到1700万之间。这也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平均出生人口预计在1600万之上。也就是说,整个“十三五”时期的出生人口呈现“前两年高,后三年平稳”的格局。

  人口增长率的逐渐下滑,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会提前消失?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对此表示,“近期大家非常关注人口数据,有一些研究文章认为人口会出现所谓的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已经很清晰地表明,2018年中国不仅人口在正增长,出生人口数量也是比较大的,1523万人,这个数据还是很可观的。”

  宁吉喆认为,人口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变化的,人口的数据不是只看一年,要长期观察。“历史上我们有过人口高峰,现在人口的结构变化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应过度解读。前面已经讲到我们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有一些波动,但这个规模仍然巨大,应该说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因素没有也不会改变。”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进入老龄的人口越来越多,我国老龄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剧。国家统计局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所谓老龄人口,一般是指年龄起点在60或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新标准则指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未来60后、70后、甚至80后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我国老龄化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不断加剧。”黄文政表示,尽管对于我国来说,目前的老龄化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是发展中国家中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由于潜在的50-60岁的人群基数庞大,当这一群体成为主力之时,我国未来很可能逐步变成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黄文政分析,相比人口结构,人口规模的衰减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结构恶化对经济的影响最多百分之几十,但是人口衰减的影响可能是十几倍、几十倍,而且衰减看不到底。如果这种趋势不能逆转,中国的发展将被釜底抽薪。”

  对此,多位专家呼吁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黄文政表示,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赶紧放开生育,切切实实开始鼓励生育。他认为,国家还应及时完善与生育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减轻老百姓的养育负担,让大家愿意去养育孩子,才是正途,鼓励措施可以包括按孩子数量抵税或直接补贴等等。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