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攀登者》浪费了“为国攀登”的大好主题

下午去看了《攀登者》的点映。

期待这部影片已经大半年了,笔者在今年2月份和9月初两次撰文呼唤这部影片,最终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严重不及格的成品,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

满分十分的话,笔者最多给他至多打三分,一分给题材本身,一分给这么多老戏骨,一分给场面制作。

最明显的问题是感情线乱入,严重弱化了主题。一出影院笔者就想到猫眼、新浪微博一吐不快,很多网友竟有同感——这部片子应该取名叫《珠峰爱情故事》,吴京跟章子怡谈上了恋爱,井柏然跟藏族妹子曲尼次仁谈上了恋爱,就连胡歌也跟女军医谈上了恋爱……

片子里有一句张译批评井柏然的台词,笔者记性不大好,大致意思是“调你到这里是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不是给女青年表演节目”,这句台词用来批评导演和编剧再合适不过了。感情戏不是不能有,但要点到为止。本片的主题本是“为国攀登”,而这部片子却反客为主,感情线隐隐成了主线之一。这片子投拍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不看好香港导演李仁港,看来是有道理的。

在前两次撰文呼唤这部电影的时候,笔者曾经说过,不求片子能作多少发挥,只要能忠实地反映历史就很好了,遗憾的是,这部影片恰歪曲了历史,对毛泽东时代充斥着偏见,以至于人物的成长与救赎都显得那么突兀,导演和编剧显然没搞懂是什么支撑了毛泽东时代的两次成功登顶珠峰。

1960年之前中国人从未登上过珠峰,因此国际上对中国拥有珠穆朗玛峰北坡的主权一直颇有微词。中国强势组建登山队,中国人必须登上珠峰,这其实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捍卫!然而影片却连这个背景都没交代,仅仅只说是因为人类都渴望征服,就像征服星辰大海一样。

与毛泽东时代完成的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飞机,等等无数壮举一样,攀登珠峰从调配人马、集训到整个登山过程的后勤保障、计划安排、指挥调度,工程之复杂、参与人数之众,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战争年代过来的干部,固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论领导能力,那都是战火粹炼出来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才把一盘散沙的群众凝聚到一起,改天换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让人民自己书写壮丽的历史,成为真正的英雄。

以当时的装备和后勤保障条件,两次成功登顶珠峰,靠的正是毛泽东时代凝聚起来的精气神,靠的是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召,靠的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克服重重困难、战天斗地的无穷斗志。

影片塑造了登山队政委、1975年登山总指挥赵坤,这样一个无能却又官腔十足的官僚形象而张译饰演的副总指挥为了完成一个所谓的“使命”,刚愎自用,完全不顾及队员的生命,很多临场决断事后都证明是错误的。很难想象,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样的领导如何能促成登顶珠峰的成功。本片中,登顶珠峰最后的成功靠的竟是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丰富的经验以及强悍的个人能力。革命英雄主义让位给了个人英雄主义,创造历史的成了英雄人物,而不是人民。

毛泽东时代两次登顶珠峰同样运用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经验,珠穆朗玛峰位于西藏南部边陲,生活在高原、翻身得解放的藏族同胞担起了向导、后勤补给、物资运送等重要工作,在两次登顶珠峰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 这一历史却在影片中被淡化甚至改写,以其中两个代表性人物为例。

多布杰饰演的1960年登顶的藏族队员在影片中完全成了一个摆设。藏族队员的原型贡布是翻身农奴,“解放”一词对于这样一位藏族同胞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无异于一次重生。贡布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有很深厚的感情,为了当上解放军,步行了几天几夜。贡布加入1960年的登山队之后,原本承担物资运送工作,突击队折损太多,贡布递补上场,成为登山的绝对主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最后登顶的三名队员之一。

而曲尼次仁饰演藏族少女黑牡丹,整天想着找井柏然谈恋爱。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跟黑牡丹之间的感情线十分仓促,后期李国梁牺牲后,黑牡丹的戏份也几乎消失,只有几个零散的镜头。事实上,黑牡丹的原型是世界第一个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女性运动员潘多。潘多原是拉萨西郊解放军七一农场工人,早在1959年就加入了登山集训队。1975年,已经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她,又担任了登山队副队长这样一个重要的领导职务。

这部电影没有反映1959年登山队参与西藏平叛的历史也就算了,遗憾的是,就连翻身得解放的藏族同胞在攀登珠峰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被忽略掉了。

1960年成功登顶珠峰之后,贡布亲手将五星红旗和一座20cm高的毛主席半身像,以及写着中国登山队登顶时间、队员名字的字条放置在珠穆朗玛峰山顶。遗憾的是,这个真实的历史画面,在影片中竟然变成了用一个手电筒装上了五星红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在全世界代表中国的只有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影片刻意抹掉“毛主席半身像被带上珠峰”的历史。

还有其他不少历史细节的出入,这些出入无不反映了对历史的偏见。

例如,登山队在1960年之后解散,登顶英雄受到不公正待遇(下放烧锅炉)也与真实历史不一致。方五洲的原型应该是王富洲,王富洲195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是地质专业的研究生。1964年他又登上了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1966年中国登山队决定再次攀登珠峰,因为文革暂时中止,后一直从事珠峰科学考察工作,直到1975年再度重启攀登珠峰的活动。

吴京为了救援张译弄丢了摄像机,引出了张译与吴京辩论“是人命重要还是留下影像重要”的桥段也是杜撰的,这段争论也奠定了后来张译在领导岗位上一意孤行、不顾队员生命的“绝情”形象真实的历史是当时登顶在夜间,以当时的设备不具备拍摄条件,而氧气瓶已经耗尽,无法长时间停留,登山队果断决定下撤。革命英雄主义是提倡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但绝不是作无谓的牺牲。毛主席讲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才是我党的一贯传统。

类似的细节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剧透了。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及为国献身的壮志,正是毛泽东时代广大无产阶级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之后,由衷迸发出来的。不正视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自然讲不好“为国攀登”的大主题。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