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申鹏:“精日”是怎么来的?

  今天我们聊一聊“精日”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最近“夏日祭”是热门话题,近日,多地宾馆、酒店等场所发布声明,取消承办“夏日祭”活动。有网友梳理表示,今年“夏日祭”在全国设置了20个站点,21场活动......

  什么“夏日祭”,说白了,这就是资本为了赚钱炒作出来的商业噱头。

  搞这玩意儿是因为有利可图,搞不下去是因为无利可图还有风险,和某些所谓“二次元粉”的信仰和爱好无关。

  漫展叫做“夏日祭”,仿古商业街叫做“日本风情街”,小餐馆叫做“XX町”,烤肉店叫做“XX极”......你以为他们是有什么情怀,什么追求吗?不是,只是为了掏小布尔乔亚、假文青口袋里的钱而已,大家不要以为这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情,这其实是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发生的事情,只不过现在互联网发达、信息爆炸,扩散得更快而已。

  你以为是什么新鲜事,其实都是老黄历。

  在日本,“夏日祭”其实就是他们本土宗教神道教搞的多人运动,日本把封建迷信、宗教文化和商业娱乐结合得很好,他们平时过的太压抑,所以总要挑个日子来发泄狂欢.......所以你看他们男男女女群魔乱舞也不觉得违和。

  在中国,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商业资本搞的噱头,就算是“漫展”,也不是那么纯粹,资本冠名、商业营销、网红炒作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场合,闻风而动的吸血蝇虫比真正的爱好者多多了,还有很多人就是冲着奇装异服小姐姐去的,你以为他们真喜欢动漫吗?LSP而已。

  几年前,某些楼盘开盘都会找一群穿和服的女人摆拍,甚至直接搭出个“神社”,吸引人来买房。某些商场搞促销,都会拉一群少男少女,穿着日漫服装,露大腿摆poss.....在很多年前之前的中国,无论卖什么东西,收什么智商税,只需要冠一个“日本”的名头,立马高大上,立马韭菜们趋之若鹜,以至于商业资本除了营销“日式文化”之外,就不会玩了。

  就“夏日祭”的这些破玩法,等于元宵节放孔明灯,上元节放河灯,去佛教寺庙上香,找和尚求签,找道士算命,有什么高大上的?日本的东西,就高端、雅致了吗?然而没办法,小布尔乔亚们就吃这一套,你让他过元宵节、上元节......他觉得“土”,改成狗屁“夏日祭”,就兴致勃勃了。就好比“日本风情街”各种妖艳贱货搔首弄姿;改成“中华文化街”,立马门可罗雀.......没有别的原因,资本的走狗,从小被日式文化洗脑的商业策划们,只对这些感兴趣。

  漫展也是如此,要么就搞日式“夏日祭”,要么就全部取消,左右一刀切,看起来是“严格执行”,实际上何尝不是一种对抗呢?

  赚钱就赚钱,我从来不反对赚钱,但某些人为什么不带上个日本,就不会赚钱了呢?

  有些事情还是要反思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一个情况?

  问大家一个问题,是现在“精日”多,还是十年前“精日”多?二十年前精日多?

  大家可以把目光放到80年代、90年代、2000年初,回想一下当年,日本的商品、文化、文艺作品在中国人眼里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有一代人是看着日本动漫,和哆啦A梦、一休、圣斗士、阿童木、神奇宝贝、灌篮高手、足球小子、美少女战士、四驱兄弟、柯南.....一起长大的,这代人的世界观里,日本和美国一样,是流行文化的“天国”。我曾在一个小馆子里吃饭,听到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和他的孩子吹嘘——“日本动漫改变了世界,没有日漫,就没有中国人的童年”,他的孩子一脸懵逼,说我的童年是光头强。

  我们有一代人是看着《东京爱情故事》长大的,那代人的偶像是铃木保奈美,他们惊叹于日本电视剧中展现出看来的“现代文明生活”,一切的消费、生活、职场习惯,都朝着日本的方向去看齐,至今还有很多中年人,生活和工作中,保留着那种邯郸学步的别扭与可笑。

  我们有一代人是用着日本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汽车长大的,在他们看来,“日本制造”就等于“宇宙第一”,日本汽车“一车传三代,人死车还在”,日本彩电是“20年前的技术吊打现在”,空调冰箱是“永远用不坏”......日本的商品,在他们心目中已经不再是商品,而是信仰,哪怕索尼手机烂到那个程度,日系车“简配”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步,依然拦不住有人给信仰充值。

  我们还有一代人是读着报纸杂志上的《日本的马桶水可以喝》、《夏令营中的较量》、“工匠精神”长大的,这代人的世界观里,日本是全世界素质最高、最文明、最负责任、比美国还了不起的“天国”,日本的男人个个都是严谨的工程师,女人个个都是坚韧的贤妻良母,孩子个个都是异世界来的钢铁战士......在他们心目中,日本不可战胜。

  其实这是时代的问题,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物质文明、商业文化上,确实落后太多,那时候的美国、日本,甚至是台湾、香港,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天国”,那时候香港狗屁不通的七天烂片,美国的无脑爆米花电影,日本最垃圾的三流动画片,都能在午夜电视台反复播放;那时候有人拼了命也要抛弃国内的一切成果去美国、日本刷盘子,那时候香港来的卡车司机都能在大陆包二奶、养小三.......市场经济时代,穷、匮乏,就是原罪,再硬的英雄豪杰,也顶不住金钱卷起来的商业浪潮。

  另外,在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遭到了重大挫折,我们都是“冷战”的失败者,在那个年代,理想是被践踏的,崇高是被解构的,信仰是被嘲讽的,共产主义的一切文化,在世界上都是被侮辱、贬低、打压的,“失败者承担一切羞辱”。反之,资本主义自由世界是当时的“胜利者”,胜利者有权把钱砸在我们脸上,指着我们喊“奴隶”,在那段时间里,太多人被打断了脊梁骨,折断了膝盖,一跪几十年,跪习惯了,跪舒坦了,再也不想起来。

  说到底,那其实是一种“发达国家慕强症”。

  历史的车轮是有惯性的,所以今天,依然有人喜欢、认可、崇拜日本的一切,在他们眼里,日本排放核废水,那也是工匠精神指导下的排放;日本和美国搞“美日同盟”,阻碍中国统一,那也是“自由世界”的事情,中国人需要反思......他们和被他们影响的一代人,继续活跃在网络平台上,鼓吹着他们心目中的“天国”,忽悠着更多的倒霉蛋。

  哪怕日漫一天天变得无趣,充斥着血统论宿命论,哪怕日本产品一件件变成了鸡肋,哪怕工匠精神成了谎言和笑话,哪怕日本政坛不断右转、养鬼拜鬼,哪怕日本民间仇华情绪不断积累.......那些人还是改不了对日本的“皈依”,这也是路径依赖,他们前半生的利益都建立在“媚日”、“精日”上,怎能轻易放弃?

  但好消息是,实际上,他们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多了

  无论某些人唉声叹气,还是阴阳怪气,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