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某些专家早就在鼓吹第四针了。
在他们的策略中,苗始终是最最重要的那个武器;在有些人那儿,甚至是唯一的。
这次的“吹风”,还是显得有点不一样。其不一样,在于发言的人身份不同。
曾光,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疾控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WHO传染病监测和应急反应科学委员会委员。
与某位老爱放大炮,自己话语前后矛盾的Z姓院士不同,曾光教授这两年的发言,总的来说逻辑是一贯的,发言也是审慎的。他的有些观点,甚至是发人深省的,比如,在2020年5月中旬,武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他在一篇专访中冷静地指出“医.改10年,实际上是公共卫生滑坡的10年!”
最近几天,曾光教授在自己的抖音上发了个短视频,主要讲的就是第四针的问题,其要点如下:
有的国家已经开始第四针了,比如以色列。
我国也在做准备,观察第四针打什么苗好。
不管打什么苗,人的抗体都会下降,降挺快,到6个月的时候,降得相当厉害。
希望国内一些优秀的苗,要尽快批。
蛋白重组苗,完全国内的专利,效果非常好,打的效果可以赶上三针mRNA。
雾化吸入的苗,腺病毒载体,可以减少80%的病毒量,它一个很大的作用,是使病毒在呼吸道很难生存。
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还是挺严的,我们还在等第二只靴子落地。我们希望到了该落地的时候了,这样对我们国家提高免疫屏障有很好的作用。
当然了,持续的苗,这也是曾光教授一贯的观点。
去年11月上旬,在进博会配套的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他推荐了第三针异源接种的方案,即两针灭活的基础上,第三针打mRNA苗或者蛋白结合苗。
12月上旬,在与杨澜的对话中,曾光提到“打苗是冬奥运动员的通行证”,并指出“必须给老百姓,做好打第三针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和病毒长存,可能还有第四针第五针的问题”。
从时间线来说,序贯接种,即异源接种方案,老百姓俗称的混打,是在今年2月中下旬才开始推行的。
相比于第一二针的踊跃,第三针的不冷不热,这第四针,许多人的情绪,明白无误地表现在曾光教授相关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
为什么大众情绪有着如此明显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检索一下每一针开始前专家们的说法,仔细品味一下其中细微的差异。
巧合的是,某苗苗公司的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69.5%;而科兴在东方之珠HK已经获批于本月4日起给6个月以上幼童打了(参阅《香港特批新冠疫苗接种最低年限降至6个月,下一个会是谁呢?》)。
按照他们的思路,只要新.冠还没流感化,那就得每半年打一针,以恢复人体内的抗体。
哦,不,即便是流感,他们也是希望每半年或者流行季之前抓紧打一针,因为可以“降低重症率,减少死亡”。
照这架势,针针不息,还真有可能成为现实。
只是,“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还能继续坚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