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翟元斌:不要“斜杠”雷锋,警惕落入西方话语陷阱!

1.png

 

 

一、问题的由来

 

2022年8月15日,是雷锋牺牲六十年纪念日,人们以各种方式向这个永远年轻,充满温度的普通士兵,献上崇高的敬礼。

 

网络舆论场上却出现一种说法,很值得商榷。某个微信公众号发出一篇题为《他是“健身达人”、全县第一位拖拉机手......牺牲那年他才22岁》的文章,开篇写到:

当提到“做好事”,人们便会想起他。可是,走近些,你会发现一个不那么为人所知的他。他爱时髦、爱照相,他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他是“健身达人”,他是全县第一位拖拉机手……假如活在今天,他是妥妥的“斜杠青年”

 

2.jpg

 

一个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在纪念雷锋的热点时间节点中,用美式话语“斜杠青年”定义雷锋,造成人们的认知混乱。这似乎令人感到,前些年才有的虚无、解构、污化雷锋的阵阵寒意又来。无论出于什么动机,用“爱时髦”等一类的迎合某些人喜好,对雷锋做过度世俗化的诠释,有稀释雷锋精神的崇高性的危险。

 

用“斜杠青年”这个典型的美式话语定义雷锋,是对雷锋、对雷锋精神、对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亵渎。

 

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尽管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什么是“斜杠青年”

 

为了辨析雷锋与“斜杠青年”之间的不同,澄清“斜杠”雷锋所造成人们认知上混乱,不妨采用比较方法来加以研究,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对雷锋和“斜杠青年”的比较研究,分两个层次展开,分成两个层次加以分析。第一个层次,雷锋是不是“斜杠青年”,这是事实上的判断;第二个层次,能不能用美式话语“斜杠”雷锋,这是价值上的判断。

 

各种严肃的理论问题的探讨,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在论证中所使用的理论概念和提法应当是科学的、明确的。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对同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大家对所要讨论对象的概念要有同一性。

 

在对雷锋与“斜杠青年”作比较分析时,一个重要前提,要对两者的理解,符合他们各自的本意,而我们的讨论要保持概念的同一性。

 

先来看看什么叫“斜杠青年”。

 

3.jpg

 

“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lash”,出自于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群体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分,比如,张三,摄影师/作家/律师。

 

其实,“斜杠青年”的英文来源是“slash careers”或“par-alel careers”,严格来讲应翻译为“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英文源概念并没有把年龄阶段限定为青年群体,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多地引起我国青年群体的理性认知、情感共鸣和行为追求,才以“斜杠青年"的概念呈现。

 

2007年,Marci Alboher通过对多名“斜杠青年”进行访谈,对“斜杠青年”现象进行经验性表达,并就“斜杠生活”的建构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建议,使“斜杠青年”以具体的形象直观呈现。

 

2014年,学者Baumer Azevedo在一篇针对巴西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对“斜杠青年”进行理论说明,提出“多重职业者能够平衡多个职业并投身于这些职业中”,并考察了组织机构对多重职业者的态度,推动了多重职业者的研究进展。

 

2016年,《“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一文发表,获得了近千家媒体的转载,它的作者旷世典成为了将“斜杠”这一概念引进中国的第一人,让“斜杠思维”影响了一批批的青年。

 

综合国外学者对“斜杠青年”的理解,结合我国“斜杠青年”的使用语境,可以对“斜杠青年”的内涵进行澄清。具体而言,“斜杠青年”是一种符号化标注,表征同时追求多重职业的青年群体,具有一些鲜明特征。

 

1、同时承担多重职业是“斜杠青年”区别于其他青年的最鲜明特征

 

首先,“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必须是同时承担的,这是“斜杠青年”与跳槽者之间的巨大区别,跳槽者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虽然承担过多种职业,但却是跨时间的。

 

其次,“斜杠青年”同时拥有的是多重职业而非多种兴趣。如果兴趣只停留在生活休闲的层面而并未变成职业,并未形成固定的收入,那么也不符合“斜杠青年”的条件。

 

最后,“斜杠青年”区别于同时拥有多份同一性质职业的青年,更强调所从事多项职业之间的非一致性与跨界性。

 

2、兴趣与高收入是“斜杠青年”拓展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源泉

 

“斜杠青年”在原有职业的基础上,以兴趣作为出发点来拓展新的职业与新的身份,再通过新的职业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兴趣。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产生的多重诉求,是“斜杠青年”多元职业选择的内驱动力。有研究者对全国各地的 60 名“斜杠青年”的问卷调查中,有 50% 的“斜杠青年”们选择“拥有更多收入”是选择成为“斜杠青年”的原因之一。

 

3、打破“确定性”、确立主体性和谋求变化性,是“斜杠青年”的思维特质表现

 

从一般意义上讲,现实世界所具有的秩序化状态;现代世俗社会中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一套有效指导人们的生活,从而使人们能够有意义感的价值体系,即为启蒙理性的“确定性”。

 

“斜杠青年”质疑与拒斥确定性,不愿为世俗观念所缚,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生存样态和职场的单一领域对自身发展的限制。将自己看作行动的中心和自身职业生涯、能力、关系等的规划者,有意开发自身潜能,培养各项技能,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多面手”。

 

三、雷锋不是“斜杠青年”

 

界定“斜杠青年”之后,我们再来界定雷锋和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内涵十分丰富、意蕴十分深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本质核心。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4.jpg

 

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鲜明特征,螺丝钉精神本属于雷锋精神内涵的一个基本方面,因为讨论雷锋与“斜杠青年”关系时,两者的关联性更强,所以,稍加展开加以分析。

 

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螺丝钉人生,是雷锋人生事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1960年1月12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

“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莫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被当做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

 

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

“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包含丰富的内容: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岗位没有高低大小之分,都是实现价值的平台;“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的工作态度;“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精益求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5.jpg

 

通过以上对“斜杠青年”与雷锋及其雷锋精神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雷锋不是妥妥的“斜杠青年”。

 

首先,雷锋不具有“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特征。

 

同时承担多重职业(并非是多种兴趣爱好),是“斜杠青年”最鲜明特征。雷锋尽管也曾有过几种职业身份的变化,但不是同时的,而是先后历时的。

 

农民 (1956年)

1956年7月,雷锋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

 

通讯员(1956-1958年)

1956年8月,被安排到乡政府担任通讯员,11月调到望城县担任县委书记的通讯员。

 

1957年11月,雷锋多次申请参加治沩工程获批,到治沩工程指挥部当通讯员。

 

1958年10月,到五星人民公社当通讯员。

 

拖拉机手(1958年)

1958年2月,治沩工程全面竣工,雷锋申请参加围垦团山湖农场建设,3月成为望城县第一批拖拉机手。

 

工人(1958-1959年)

1958年11月,到鞍钢化工总厂报到,成为推土机司机。

 

1959年8月,主动要求支援弓长岭建设。

 

军人(1960-1962年)

1960年1月,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其次,“斜杠青年”的另一个要件,是同时拥有多重职业身份,而不是多种兴趣爱好。

 

如前面定义“斜杠青年”所讲,如果兴趣只停留在生活休闲的层面,而并未变成职业,并未形成固定的收入,不符合“斜杠青年”的条件。

 

某个微文公号把雷锋爱时髦、爱照相,他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是“健身达人”,是全县第一位拖拉机手,当做是“妥妥的斜杠青年”的理由,还有一篇谈论军营“斜杠”的文章,将“能够胜任多个岗位工作”“掌握多项技能”视为成为“斜杠青年”的根据。

 

他们都离开了美式话语“斜杠青年”的原义,把他们经验中的兴趣爱好,掌握多种技能,视为“斜杠青年”的要件了。

 

再次,雷锋与“斜杠青年”具有根本不同的行为动机和目的。

 

行为动机是人们的行为意愿,是指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愿望和意图。斜杠青年在选择不同职业或不同生活方式时,一般基于两个方面的动机与目的,一是依个人兴趣做出选择,以实现个人兴趣职业化。二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高收入。

 

雷锋则不同,雷锋的童年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刻骨铭心的爱和恨涂就了他对党和人民感恩报恩的生命底色,而后在党的教育下,在实践中确立“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取向。

 

这一点,可以从雷锋两篇日记中找到印证。

 

1959年10月的一篇日记中,雷锋写到:

“1958年入厂时候,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在生产上只能做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达到每天的定额。后来,在党的教育下,特别是受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全国人民冲天干劲的鼓舞,才使我的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朗和远大,才使我的干劲越来越高涨。”

 

1962年2月14日,雷锋参加团的党代会后,在日记中写到:

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是您把我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抚育我成长。是您,给了我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您,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您,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是您,给了我的一切……敬爱的党——我慈祥的母亲,我只有以实际行动来感恩。一、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二、刻苦学习,忘我劳动,积极工作,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三、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感恩和由感恩基础升华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是雷锋全部行为的动机目的。

 

动机决定行为,雷锋先后不同职业身份的变化,不是依个人兴趣,实现个人兴趣职业化。也不是经济利益驱动,追求高收入。而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哪里艰苦哪里去,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仅以雷锋参军为例,可以看出,雷锋完全没有个人名利的算计。雷锋在鞍钢工作 9个月期间,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已经打下非常好基础,而参军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此外,雷锋在鞍钢月工资收入32元(外加每天补贴0.40元),在当时是相当理想的收入。雷锋参军后月津贴却只有6元。

 

雷锋参军的动机是什么?听听雷锋自己怎么说——

 

1959年12月10日,弓长岭矿党委主办的《弓长岭报》第二版上,刊登了雷锋的入伍申请书,题目为《我决心应征》,全文1120字,仅摘录一段:

“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没有您,我很难想象到我的一切。今天您需要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一切困难,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继承先辈优良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和平,我要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粉碎帝国主义,早日解放台湾。”

 

6.jpg

【雷锋日记(1960年1月8日)

 

四、用美式话语“斜杠青年”定义雷锋背离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

 

(一)用美式话语“斜杠青年”来定义雷锋,是对共和国英模的不敬

 

在红色共和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中,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在全国亿万人民的心目中,雷锋是温度最持久的道德符号,具有着深厚又强大的民意基础。学雷锋活动60年延绵不断,千万个雷锋茁壮成长,人们赋予雷锋“最美”“最温暖”“最高尚”的称谓。

 

1.png

 

反观美式话语“斜杠青年”,只是一个“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的标注。用它来定义雷锋把雷锋归类为“妥妥的斜杠青年”,拉低了英模的层次,不妥不敬。

 

在如何对待英模问题上,曾经有过经验教训。现在看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学习英雄,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还有一段路要走。

 

而崇尚英雄,是基本的前提。崇尚英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图腾,更是一种价值尺度,是求真、向善、尚美的情感基础。

 

有人可能会说,你可以本能地捍卫自己的偶像、信仰 、价值观,别人也可以追求自由表达 的权利,“洋为中用”,用新鲜的话语定义雷锋有什么不好?

 

有人可能反问,半个多世纪凝练的“向学雷锋学习话语体系”经典定义了雷锋,且深入人心,非要套用西方的特定概念,模糊中国英模的形象与价值,对撞经典、对撞深厚的民意,是否合适?!

 

(二)用美式话语“斜杠青年”来定义雷锋,会销蚀支撑雷锋螺丝钉人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意识形态的根源时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这段话揭示一个道理,即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话语的性质,话语作为一种以文化及媒介为载体的言语表达,体现出话语主体的认知、态度与观点。本质上,话语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

 

对于“斜杠青年”(英文原意为“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这种原创于美国的概念,不仅要弄清楚它的英文原意,而且要认清概念背后支撑的相应的美国实用主义价值体系。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国家哲学。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脱胎于在哈佛大学所建立的以皮尔士为首的“形而上学俱乐部”,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

 

实用主义体现美国的民族精神,是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美国人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认为,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美国人的精神就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而美国的领导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基辛格对实用主义的评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实用主义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人们对其理解不尽相同,就其伦理思想来说有两点仍然是比较清晰的:

 

第一,具有个人主义的倾向。“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的特性和主要内容,它且雄辩地、实在地、真正地表述了美国思想。”

 

第二,具有重实用、重功效的实用主义倾向。更多地相信“效果”对于事业和人生的意义。实用主义用实际功效或实际效果来衡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美国人的生活态度影响深远,尤其是在铸造以成败论英雄、以金钱论成就的“美国梦”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实用主义精神充斥在美国文化的每一根血管里,是指导行动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反映了美国民族的特性,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这些特点无不融合在美国人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领域里。

 

“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是在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叠加、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背景下的产物。它的诸如打破一切边界与权威,解除束缚去中心化;遵从自我内心意愿(追逐高收入和兴趣),自主谋划职业发展蓝图等,都是以实用主义价值观为支撑的。

 

支撑雷锋螺丝钉人生的价值观则是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如果说,“斜杠青年”即“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价值取向是很美国的个人主义之上的实用主义价值观,雷锋的螺丝钉人生的价值观则是与之根本不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7.jpg

【雷锋日记(1961年10月20日)】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根本准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

 

它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是与个人主义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原则反对把个人利益凌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更不允许用个人利益否定国家和集体利益。在实际生活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并不等于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三者的利益都完全相同。三者之间在利益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一方面,要求国家和集体不断调整各种政策和措施,关心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尽量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导人们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保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斜杠青年”体现的是美国实用主义,主张个人主义之上的价值观,雷锋的螺丝钉人生体现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主张集体主义价值观。两者界限十分分明。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把雷锋归结为“妥妥的斜杠青年”的“斜杠雷锋”观点,通过网络快速、广泛传播,其论者不论有心还是无意,主观动机是否善意,都已引起人们对于雷锋和雷锋精神认知上的混乱;销蚀了以雷锋为符号的集体主义原则;造成对英模,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业,事实上的伤害。

 

五、敬畏遵循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警惕落入西方的话语陷阱

 

2016年,旷世典在国内发表《“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一文,获得一些媒体的转载,“斜杠青年”概念流行起来。百度搜索“斜杠青年”,找到相关结果约34,400,000个,知网全文搜索“斜杠青年”,结果也达到2671个。

 

网络媒体第一次出现用美式话语“斜杠青年”定义雷锋,引起人们的震惊、反对、拒绝对“斜杠青年”概念的引入以及影响,国内有研究者做了理论与实证方面的分析,褒贬有之,领域限于青年择业与事业发展等方面。

 

然而,到了2022年8月15日前后,情况发生变化。某个公众号在纪念雷锋因公牺牲60周年时,抛出一说,“假如(雷锋)活在今天,他是妥妥的‘斜杠青年’。”这是网络媒体第一次出现用美式话语“斜杠青年”定义雷锋,引起人们的震惊、反对、拒绝。

 

且不说,“斜杠青年”这个媒体神话所制造的所谓“斜杠身份”,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引起人们的担忧。对这样一个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尚存在争议的西方话语拿来定义雷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人们发出呼警惕学雷锋领域出现的西方话语陷阱的呼吁。

 

一段时间以来,以人们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制造话语工具,抢夺话语权,借机植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今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基本手法。无论其怎么花样翻新,“自由” “民主” “人权”,还是 “生态” “反恐” “时尚”,其本质都是为达到实现他们自身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目的服务的。旧话语的虚伪性被揭穿,新的话语又会冒出来,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工具还会出现其他新变种。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国,意识形态安全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意识形态辨识能力如何,直接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此,我们务必要提高对于西方话语工具的洞察辨识能力,揭穿其企图以最低代价进行文化侵略的本质,积极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斜杠”雷锋,具有脱离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的倾向和特征。

 

8.jpg

 

从学雷锋实践活动来看,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揭开学雷锋活动序幕,此后六十年间,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了题词精神,形成了成熟的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

 

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为原点,由诸多党的有关决议文献、领导人讲话、报刊社论构成的丰富的思想理论宝库,建构起学雷锋实践活动路线图,是学雷锋活动的行动纲领。

 

9.jpg

 

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系统。从基本路向来看,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指的是立足于“中国学雷锋活动本位”,用中国自主的概念、范式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学雷锋活动问题”“中国学雷锋活动经验”“中国学雷锋活动道路”,在解读与指导中国学雷锋活动实践、构建中国学雷锋活动理论过程中形成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系统。

 

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具有稳定的结构特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历时六十余载其基本语境始终遵循原义,没有转义,甚而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强化。

 

“斜杠”雷锋,具有脱离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的倾向和特征。对于一般意义上“斜杠”身份的讨论,我们持保留的态度,对于“斜杠”雷锋,我们坚决反对。诚如浙江微友“智者”所言:“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有自成一体的标识,何必用外来词语来形容国粹!”特别是,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六十年学雷锋实践活动,积淀凝练成熟完整的向雷锋学习话语体系,经受住历史检验被证明是真理性的认识。我们更要懂得敬畏,要坚定不移地遵照执行。任何试图偏移,解构,转义都是不对的,都是不能允许的。

 

“斜杠”雷锋现象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以 “ 时尚”“新潮” 包裹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正在渗入人们的头脑,试图悄悄地消解替代我们的价值观,这并非杞人忧天。

 

【作者简介】翟元斌,中共党员,历任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主任、雷锋纪念馆改扩建指挥部总撰稿、抚顺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雷锋》杂志主要创办人,现任雷锋杂志社雷锋文化研究院秘书长。著名网络博客“雷锋博客”博主。长期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和宣教工作,专注雷锋文化研究与传播。先后创办三本雷锋期刊,《雷锋精神研究》(主编)《百姓雷锋》(主编)《雷锋》(副主编)。担纲2000年雷锋纪念馆陈列大纲撰稿,策划举办三个重要雷锋主题展览。著有《学雷锋向导》《雷锋志》《新时代雷锋精神解读》《雷锋从这里走来》《雷锋学校标准与经验》等许多专著。多次接受央视央广《新闻联播》等专题访谈。与“东方卫视”等电视台策划拍摄专题片《理想照耀中国·雷锋》《题词·背后的故事》《中国雷锋学校现象观察》等专题片。勇于理论与实践创新,首提“雷锋文化”新概念,推进雷锋文化研究进程,《雷锋文化新视野》论文获辽宁省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九家机构联合颁发优秀论文一等奖。全程策划推进国网抚顺供电公司“雷锋工程”,该项目获中宣部嘉奖并向全国推广其经验。在中央党校主管杂志,以及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中国德育》等刊物,发表《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六十年学雷锋实践活动》《雷锋学校的发展逻辑与价值实现》《雷锋精神汇融革命传统进教材的逻辑与路径》等百余篇论文,许多论文获奖。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