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欢迎华人科学家回到祖国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中心教授谢宇、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教授林希虹、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李巨等联合发表的文章《《身陷囹圄:美国华人科学家的恐惧》,真实地反映了在美华人科学家的生存发展状态与担忧。

  这种让华人感到“恐惧”的背景还得从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政策说起。当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中国行动计划”。该计划借口“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针对华人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系统性调查。调查显示,他们展现出了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35%的受访者在美国感到不受欢迎;72%的人感到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42%害怕进行研究;65%的人担心与中国的合作;86%的人认为,与5年前相比,现在招收顶尖国际学生更加困难。

  受“寒蝉效应”波及影响,在美华人出现历史上的“归国潮”。研究统计,“中国行动计划”颁布的第一年,就有1062名研究者离美归国展开研究工作。此后的3年间,归国人数达到3878人。2021年,这一趋势达到20年来的顶峰,归国人数为1490人。

  我们乐见群贤毕至,王者归来!这些人大有用处,可帮助祖国现代化的推进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由此带来了难得的“钱学森效应”。

  众所周知,这些学者在美国接受了良好教育,长期处在世界科学前沿的主阵地与重要高地,他们学有所成,研有所发,把握着世界科技的趋势与未来,这些“学术精英”与“佼佼者”的归国,实际上在加持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由于美国战略的短视与对华人科学家的“不待见”给中国送来的“厚礼“,我们应照单全收。他们的归来对中国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我们应该“感谢“美国对中国现代化的这种人才“神助”!曾几何时,美国一不小心变成了中国“猪一样的对手”?!

  最近的“颜宁”归国,刷爆了中国的互联网,成为华人知识分子人生舞台取向的最新“风向标”。世界看东方,东方更包容,东方更开放,东方稳预期!

  话说美国的繁荣与成功,虽有多种崛起的因素解码与现象级,但首先得益于延续二百多年的开放移动政策,美国籍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精英,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资本密集型最后到今天的知识密集型的经济迭代跨越。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过去的成功,是开放移民政策的成功,是人才开放引进的胜利,因此成就了美国作为世界的人才洼地、技术高地与财富奔涌之地的美誉。

  然而,这两届美国政府战略上非常短视,政策出现前所未有的倒退,正在从开放走向保守,从多边走向孤立,从合作走向“脱钩”,一直在忙着“退群”,这难道不是一个国家走向衰落的征候?

  历史表明,溪流淙淙,大江奔流,海纳百川,揭示一个自然辨证法叫“有容乃大”,中国将更加自信去拥抱世界,欢迎游子归来,共襄民族复兴伟业!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