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孙玉良:医护减员超六成?突然被掐断奶的孩子,学会自救多重要!

 

我所在的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目前也成为疫情最严峻的地区。到底有多少阳性病人无从统计,但就我周边来看,情况非常不妙。首先说本人“阳”了,我的姐姐一家人、我的妹妹一家人、我的岳父一家人、儿子他大姨一家人……几乎全部“中招”,还好提前备了点药,可以居家隔离治疗,不用到医院去排队。

 

任丘的各大医院情况什么样,因为足不出户没法亲眼去见证,但据曝出来的新闻看,医疗挤兑已经发生了。据澎湃新闻报道,任丘地区最大的医院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从2022年12月16日11时起暂停了医院的所有急诊工作,原因是“急诊医护人员严重短缺”。这意味着如果有需要急诊抢救的危重病人,在该医院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只能各安天命了。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在全国已成为普遍现象,“医护减员超6成”甚至被推上了热搜,而舆论导向上,“专家”们都在劝患者们非必要不要去医院,因为“患者要做自己的上帝,而不是让医生和医院做你的上帝”。

 

 

由国家主导的抗疫一下子转型为个人主导,相信这个弯令大多数的人觉得有点懵,说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好,说患者要做自己的上帝也罢,总之是一个意思,就是国家不再象以前那样大包大揽了。免费检测、免费治疗成为历史,以后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就看自己的了。患者做自己的上帝没问题,但这个“上帝”当得实在有些憋屈,去医院吧,需要排成长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几个小时;去药房吧,需要的药品早被抢光了,一药难求。一般来说“上帝”都是无所不能的,但自己做“上帝”,只不过是个名号,啥神通没有,只能默念阿弥陀佛自求多福,是不是很尴尬呢?

 

专家建议有病不上医院,说白了有“甩锅”之嫌,其真实意思是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真正需要抢救的群体。用意是好的,但就怕有人念歪了好经。比如北京那个轻症吕记者,体温只有38.2°C却有本事搬进了小汤山方舱医院,吃到了普通人难以买到的布洛芬冲剂,遭到了舆论的非议。让患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没问题,但社会医疗服务你得跟得上啊,比方说我想吃退烧药得有地方买到,我想找医生指导服药得有人说话,即便不去医院了,也得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哪怕是网上问诊,也得有人理不是?这就需要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统筹安排,而不是宣传一句“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推了事。医疗挤兑已经发生,就要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相关部门就有失职、渎职之嫌。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时候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自救”本领。

 

这就像野外生存训练,已经把你扔那了,你没有野外生存本领就会被淘汰,要么冻饿而死,要么被野兽咬死。要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闯关”,接受命运的挑战。现在的普罗大众,就像被掐了奶的孩子,学会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成了最重要的事。医院和医生没有能力救助所有人,要自己做挽救自己的上帝,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迎难而上。我看到了很多自救的例子,大家都被逼着增长自救的本领。比如说买不到布洛芬退烧,但可以买到其他药品代替,因为退烧药并不是只有一种啊;比如说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此时显出来了,关键时刻邻居或许救你一命,因为他可以借给你两片退烧药,诸如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有许多懂医的志愿者站了出来,我认识的一位中医师,“上医堂”的王彦辉,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他在一个名叫“生命驿站”的微信群里,指导人们在没有退烧药的情况下如何渡过难关,使多名患者受益。形势比人强,医疗挤兑倒逼人们将眼光投向中医,各种民间中医偏方走向抗疫大舞台。老百姓最务实,最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救命的方子就是科学的。还有就是,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太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故事,当地买不到药,通过快递从外地购来的比比皆是。总之人人都在自救,没人坐以待毙。

 

抗疫是一场“战争”,如今的情况是,国家主导的“大兵团作战”变成了个人主导的“游击战”,既然形势已发展到这一步,牢骚无用,埋怨无用,只有打起精神,应对挑战。那首《游击队之歌》怎么唱的?“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保持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强者。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良评”,修订发布)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