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嘉去世,享年92岁,如何评价其一生?
84 个回答
关于“士为知己者死”这一点,世人多少被朱学勤迷惑住了。
中国自由主义代表之一与曾经的极左知识分子“渡尽劫波”后的谈笑风生,是让很多人着迷的。因而得以广泛流传。
我不好假定他对朱学勤说出这句话时的语境,但我想用这样一个逻辑去概括那时为何高呼巴黎公社的动机,终究是以偏概全了些。
我这里倒有另外一位左翼前辈与朱永嘉对话时的版本,这句话与“人家待我不薄”一样简洁:
“在当时那种场景下就是要说那样的话”
其中含义毕竟与人家待我不薄有不同之处,而其中所蕴含着理应如此的力量,一如他回忆起当年在写作组造反时所问“错在哪里?”
不管此后人生有多少虚与委蛇,有多少无可奈何,但未失了这样的力量,一个革命派便未曾真正的死亡。
比之士为知己者死,倒是惯性将对现代政治的分析也联系“中国传统”这一点值得说道说道。
龚格晟君评价:一方面当然是某种便宜行事的套衣,然而自己也成为套中人了。
我觉着是准确的,甚至便宜行事还要少一些,在他一些不便广泛流传发表的对话中,依然处处可见“中国传统”之痕迹。
这一点颇令我感到遗憾。
看到已经有诸多朋友已经把能讲的展示的很充分了,那么在1月6日这天的最后时间聊两句朱老先生罢。
曾经朱学勤评价朱为“巴黎公社油彩下的中国古士人”,虽然道出老先生的古士人风采,但把巴黎公社仅仅当成一层油彩,未免把老先生想的过于“去激进”了。
在这里详细评价朱老先生的一生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老先生熟读24史,晚年喜欢以24史的“中国传统”来进行对话,乃至他在往事今事认识上的一些偏颇,确实让人感到遗憾。
老先生大抵是思想上是带有矛盾的,今人若想多了解朱老先生的事迹与他曾身处的漩涡,还是推荐多看《革造年代》和《十年非梦》。
最后用朱老先生两段话结尾罢:
历史上的是非,自会有定论,它不是按照什么resolution和判决书来写的,那些东西的时效毕竟有限,管它们的议论干嘛,还是挺胸走自己的路,是非自有公论。
回首审视这许多年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没有抛弃过自己的信仰,无论此前此后,我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经得起审视和检验的,没有愧对我当年参加革命的誓言,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我早就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了,凭这一点,我相信自己这一辈子堂堂正正为人的品格,这也正是我唯一可以告慰自己的地方。
文 | 朱永嘉
荐 | 一丁(武彩霞)
推荐按语:2012年5月,由原《红旗》杂志社主编林杰牵线,我到上海拜见戚本禹同志。之后,去拜见了我十分敬重的为捍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不屈不挠,坐牢14年的老共产党员朱永嘉教授。谈话后,朱老师把他的著作《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送给了我,并题了字。我把拙作《不再沉默》、《文革诗词五百首》和《打工诗选》送给了他。因为我约上海红色藏友小许同行,后来小许成了朱老师的朋友。有一天,小许打电话说,朱老师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打工诗选》读后感,令我十分欣慰。《打工诗选》是2004年我化名一丁,和打工诗人梁彦选自编自印的一本小书,没想到竟得到这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史学大家朱永嘉先生的青睐,不仅读了,还写了读后辑录和评语。2020年10月,我和老伴再次拜访朱永嘉老师时,已经是十年以后。已九十高龄的朱老师依然精神矍铄、谦逊和气、大家风范。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年新年刚过(2003年1月5日),朱永嘉老师因新冠引起的呼吸综合征去世……
从朱老师的这篇博文中,可以看到他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他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的人。
一丁(武彩霞)2023年1月6日
中秋晚与国庆的早晨(一)
——打工者诗选录
朱永嘉 (2012-10-21 08:53:50)
中秋日我在家休息,找了一本诗选在躺椅上读。这本诗选是河南的一个朋友带给我的,放在书桌上有好几个月了,一直没有时间去读它,过节了,想放松一下自己的生活,所以拿在手上慢慢读起来。《诗经》的国风,就是古代采诗官采集的各国的民歌民谣。记得白居易的《新乐府》有一首《采诗官》,其云:“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着诫,下流上通上下泰。”他讲到自秦至隋,已有十代不置采诗官,那样的话庙堂流行的音乐诗歌便是:“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还说其结果只能是:“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最后,白居易在此文的结尾说:“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这大概就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指导思想,用新乐府那样的形式,放开言路,对于治道和稳定是有益的。
我想白居易能传之千古的作品是他早年的《新乐府》而不是他晚年的闲适诗,他那些反映自己晚年贫病缠身的我也喜欢,也引起共鸣,但能震撼人心,历久不衰的应是他的《新乐府》。同样的道理,鲁迅的呐喊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会经久不衰;而梁实秋讲吃喝玩乐的作品,也会有人喜欢,只是那些喜欢吃喝玩乐有闲有适之人而已,它不可能得到多数民众的呼应。历史的民意会给作品以历史地位的。外国人评奖的意思实在太小太小了。白居易与杜甫的诗歌、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但千百年的历史让他们得到的是永恒的传承。近日那些对外国这些文学奖那么热衷的朋友,我只是感到他们的骨头太轻太贱罢了,得奖不得奖有什么好在乎的啊!只能一笑置之而已,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能算得了什么呀!任何作品都要让时间老人,让历史来检验的,让民众的喜爱来检验的,所以别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下面言归正传。
这本书的书题为《打工诗选》,这一薄本《打工诗选》的编者为梁彦选与一丁,印书的时间是2004年3月,地点是河南郑州,青色封面,看来是编选者自费印刷的作品。它收集了全国各地农民工的诗作,反映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农民工生活和他们的情趣,反映了农民工离乡、就业、打工生活,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一切不公正现象的愤怒。这些年大家对农民工的问题比过去重视多了,有一些情况比过去有所改善,但许多问题还是存在的,即使是过去欠下的债也应该还。所以我摘抄其中一些诗篇,与大家一起共享。我想大家读了这些诗篇,会为农民工的遭际而感到心潮起伏难平,甚至泪流满面,这是当时农民工对切身苦难的倾诉。今分四节分别摘录如下:
(一)
那天清晨的雾很大
南海/蜀风
母亲把圈里
唯一一头长膘的架子猪卖了
给我做了奔赴南方的路费
那天清晨的雾很大
邻家的犬吠和鸡鸣
搅碎了黎明的静谧
母亲在灶房里忙碌着
那盏十五瓦的灯
忽明忽暗像母亲的心情
我捂着母亲一瓢一瓢舀出来的钞票
提起母亲为我收拾的帆布包
坚决地跨出门槛
走向无法预测的南方
母亲额前的皱纹
眼前的牵挂
擦泪的姿势
瞬间定格在心里
斩断了所有的退路
那天清晨的雾好大
万物朦胧
道路却很清晰
把我安全的指向今天
按:这首诗写农民工踏上离乡打工之路时,看到母亲的难以言说的感情,和自己对乡土、母亲无限的依恋。记得白居易的《母别子》开首便有“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这是讲母子之别离。
送夫出门
深圳/公石
天一亮
你就要和大贵出远门
月儿贴在纸窗上
眼泪挂在我眼角
舍不得你走远
难过的话说了几个晚上
明天你就要成行了
听着你打的鼾
擦擦你留在嘴边的涎
广东是个什么地方啊
全村的人都要去那里找活儿
老黄狗就守在家门口
它也知道你要出远门
一窝子鸡也没睡
“咯咯咯”叫个不停
两口猪又肥又壮
可过年杀猪谁来帮忙
年年的腊肉都是你做的
我只知道帮你烧好火塘
两季稻子收好了
金黄的谷子装满了仓
可是 送你出了村口
我心里的牵挂
比满仓的谷子还要多
天一亮 大贵就要来叫你起床
可是我知道你根本没睡着
按:这是妻子送夫那种难舍难分、情真意切、充满泥土气息的表白,读来使人为之心动。记得杜甫的诗中有三吏三别,三别中有一首《新婚别》,讲的便是妻子送别丈夫时那种依依难舍的心情,那个时代是因为战乱,妻子送夫上战场,前途更是茫茫。其开首四句如下: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其最末四句云: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写出了新婚妻不甘心,但又无奈,心乱如麻,但又表示自己一心守着丈夫归来的愿望,哀切而又真实。
清晨六点的离别
珠海/刘庆锋
凌晨六点
我听到了山那边的汽笛声
轻轻地起床
轻轻地拿起行李
想起昨夜
你说一定要送我
可现在
你睡得正香
昨夜为分离留下的泪
已经淹没在枕头里
一个我无法预知的梦
使你酣睡的脸泛着潮红
我轻轻地关上门
生怕脚步将你惊醒
生怕回头的刹那
看到的是你流泪的眼睛
当你醒来
请不要哭好吗
按:这是丈夫与妻子离别时,那种依依难舍之情,妻子也许在假寐,大家都不愿经历这离别之苦涩。江淹的《别赋》首句即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还说:“故别虽一叙,事乃万族。”这三首新诗,都是讲别,讲了母子之情,妻别夫之情,夫别妻之情。中国人,特别是农民他们有家和乡之依恋难舍的情,这是第一代农民工开始踏上离家离乡出行时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要知道家是社会最基层的细胞,乡土是农民的立足之地,离别家乡,对世世代代依此为生的农民是最为艰难的选择。唐人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四首诗,情、言、声、义四者俱全,而以情动人之心弦。这几首诗有一个特点,就是主题专一,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与离家相对应的是乡愁,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中有许多思念家人和乡土的诗文,读来也令人心酸,今录几首于下:
电话
浙江/王涛
把话筒贴在耳边
我听到母亲的脚步
在邻居的呼喊声中
匆忙赶来
可以想象
母亲放下手中的家务活
慌乱的摸样
母亲的手
刚刚握住另一端话筒
一股浓浓的酸菜味
扑鼻而来
很酸很酸
酝酿成章的话
被激动的心跳
敲得支离破碎
沉默了许久
才格出一句话
“妈,我好想家”
我听到,电话那端
母亲的呼唤开始有些潮湿
风带我回家吧
重庆/杜贤彬
带我回家吧 风
带我离开这个精彩得
无奈的地方
离这个充满诱惑和
陷阱的世界
在这遥远的异乡
我常从噩梦中惊醒
感觉自己是被遗忘的小爬虫
风 带我回家吧
我本诞生于泥土
在这到处铺着胭脂的城市
我感到空虚
感到缺少空气和水份
带我回家吧 风
我的家在遥远的山那边
那里山清水秀
庄稼和爱情一同生长
那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
按:这是第一代农民工,刚随打工潮离开土地,在城市遭遇冷漠以后必然产生的思念父母家乡山山水水,思念那里的亲朋好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情,我们应体会他们恳切期望回乡的心情。《过年》这首诗值得一读。
过年
湖北/韩玉年
烟花
一点 就把一颗浮游的心揪住
一响 就把一丝美丽的乡愁 炸出
一闪 那灿烂的一瞬又浮现出母亲的影子
回来吧
我那在外漂泊吃苦的孩儿
自从涌入打工族
全家团圆 便成了一种奢望
可以想象
母亲失望的心情
妈妈哟
如果 不扣押奖金和年终奖
如果 火车票上涨幅度不太高
如果 能给他带回儿媳妇
儿明年一定回家过年
按: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农民工回家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他们所期望的要求是那么一些,他们应得的权力,打工的城市怎么不应该安排好他们回乡的愿望,对城市而言,对交通部门讲,对接受农民工打工的企业,都是应有之义,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我们青年的农民工是那么可爱又可亲。城市应多给他们一点亲情,不要完全用雇佣关系来待人。
责编:东风
毛主席:
自七六年九月九日,您离开我们远行,迄今已有三十二个年头了,这三十二年,真如您所言弹指一挥间,今年又是您诞辰的一百十五周年,党中央会安排对您的纪念活动,我今年也已迈入近八十的高龄了,行动蹒跚不能到纪念堂来瞻仰您的遗容了,望您谅解。记得您去世后的九月十一、二日间,我与徐景贤一起在康平路小礼堂一起应党中央的要求,找了一些卫生系统的专家商量如何长期保存您的遗体,为此上海派了专家组去北京。接着接到通知,让我参加您的治丧委员会,我是与刘大杰老先生一起乘机去北京的,我们住在民族饭店,次日即去人民大会堂瞻仰您的遗容。见您是那么安详地静卧在那里,我忍着悲痛和泪水,慢慢地绕您遗体一周,伫立注目表示自己的悼念。十八日那天的下午,我参加了对您的追悼大会,我与所有的治丧委员一起肃立在主席台上,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是多么的庄严而肃穆地在一起悼念您的远行,在主席台上我就站在第二排,前面是那时的政治局常委和委员。那次会议是王洪文主持的大会,华国锋致的悼词,在台上我见到江青、叶剑英他们都在那里默默地为您致哀。会议结束后,我仍在民族饭店呆了一二天,有石西民、杨富珍、杨荣国曾来探望我。记得郭风莲也住在那个楼面,看到陈永贵来探望她,我是与刘大杰一起乘飞机回上海的。虽然三十二年过去,那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永远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我心中暗暗地立下誓言,要永远忠于您为之奋斗终身的社会主义事业。要更加谨慎地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您的厚望。
我还记得文革开始时,曾见过您许多次。六六年秋冬之交陈丕显派我到北京了解文革运动的情况,我以《文汇报》记者的身份,与其他两位同志一起住在上海驻北京办事处,因为我有记者证,可以在您接见红卫兵的日子,进入天安门城楼前,多次看到您这城楼上向红卫兵挥手致意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六九年我参加了上海国庆节赴京观礼团,那时我们住在中南海,就在您身边,邓颖超同志还到住地来看望我们。国庆那一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中南海是那么静悄悄的,观礼时,我又一次经过您的住地,上了天安门城楼,看到您与周总理在一起检阅游行的队伍。在城楼的休息厅,您与林彪两人坐在沙发上亲切交谈,姚文元还把我找去,把我介绍给陈伯达,我们三个人在休息厅一起交谈,可惜陈伯达一口福建腔,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姚见我无法接话头,是他一句一句地当翻译。国庆节晚上举行了烟花晚会我们在城楼上,看着您与康生两人一起乘电梯上城楼,我们排着队守候在旁,您向我们一一招手。大家更是雀跃欢呼,那一天晚上,在城楼和广场上人头攒动,大家都是那么兴奋若狂地观看天上的烟花和地上的灯光,六九年那次国庆观礼的活动,始让我永?难忘。
我是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个知识分子,虽然在解放前就参加了地下党,但我是五O年进的大学读的历史专业,从六四年起,我是在上海市委直接领导下参加写反苏修、批苏修的专业文章。六五年初起我奉命一直在姚文元领导下工作,为他写作的需要作一些资料性的工作,我很少出头露面,只想默默无闻为党多做一点工作,获悉我们的工作是为您老人家服务,我是以此为荣的,并想尽量主动多做一些对党对人民有益的工作。您晚年由于白内障视力退化,您通过姚文元让我为您组织上海的专家学者标点了八十六篇古文,您打开了中美关系外交的僵局,为了外事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织了近现代世界史方面的专家翻译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还翻译了许多西方古典自然科学的理论著作。您送给许世友那本哥白尼的《天体运行》,正是复旦大学理科大批判组重新翻译后上送给你的。当您支持大学办学报时,我们办了《学习与批判》这份复旦大学的学报,当您希望繁荣文艺创作时,我们办了文艺刊物《朝霞》,中美关系改善以后,当人们需要了解外部世界时,我们办了三本摘译,当您关心下乡知识青年的境遇时我们组织出版了青年自学丛书,让上海的大学到农村去办函授,让农村的知识青年可以继续学习,只要是您关心的,党和人民需要的,我们都尽心尽力地去做。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对党对人民有益,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毛主席,你您世以后,我们的境遇发生了根本的逆转,我们所做的一切受到了组织上的重新审查,我被带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被判了十四年徒刑,一下子被打到最底层。剥夺了自由和工作的权利,对这一切变化,我无怨无悔,我做了什么,我为人的准则我自己心里有数。所以我没有因个人的得失背上思想包袱,以平和的心情面对眼前的一切困境。如何审查,如何判决那是组织上的事,我左右不了,对我而言反而给我提供了时间,过去忙忙碌碌的没有时间好好系统地读一点书现在有机会了,静下心来读书,我让妈给我买了一套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我还把过去身边的马列著作和您的著作,一起送进隔离室来,我系统读了资本论,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从头读起,还读四书五经,使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您是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读那些书,我是在牢房里系统地读那些书,这也是跟您学的。您不是讲五个不怕吗?我在受审查和被关押期间,也没有什么恐惧,所以虽然环境不太好,健康也还没有摧垮,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即便是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中,我也还想着如何为人民做一点好事,不能白吃人民的饭呀!我与狱中一些有知识的青年和我的同案犯们一起为监狱办了一所文科大专班,四十二个学生,都是在押的犯人,帮助他们补习文化,从高小文化补起,直到他们通过电大考取了中文专业大专班的证书。学了文化,思想也好了。这些年青的犯人,出狱以后走上正途了。当然这一切还是决定于监狱当局的开明,记得那时的监狱长就是现在上海市人大的主任刘云耕,我离开提篮桥时,他还找我深谈了一个晚上,他还鼓励我出狱以后,继续努力上进。我这个人跟了共产党一辈子怎么能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呢?
记得我是八八年末离开监狱回家的,那时正是改革开放的起步年代,我实在没有办法也为此出一份力,发一份光。我还是在家安心养病读书,以后经我学生介绍,认识了台湾三民书局的编辑们,我开始与肖木、王知常一起为他们标点注释翻译古文的工作,这十多年时间我出版了《吕氏春秋》、《唐六典》、《春秋繁露》这三部书,加在一起也有五百万字。过去我不拿稿费,有了稿费也都交了党费,现在我得为自己的稻梁谋了,开始那么二百元钱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够个人生活,我还得看病吃药呀,只能靠稿费为生呀!现在我还在继续为三民书局标点注释宋人洪迈著的读书笔记《容斋随笔》,这部书是您从延安带到北京,一直放在身边随时准备翻阅的,还是您最后的日子想看的书,等大字本印好后,您已离我们远行了。我现在做的正是了却您想读这本书的心愿。这本书过去没人注释过,它是一本读书笔记,它读的东西太广阔了,文、史、哲、经那一方面都有,经、史、子、集什么都读,还有佛教经典,和他所看到的金石文字,我想尽我所能把它注释清楚,加上译文和我的分析说明,您读起来一定会方便许多。我说这些,也只是平实地向您汇报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记得曹操曾经给将去世的蒯越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如果您返生的话,我要说的也还是这一些,不如有一些人在您生前与死后完全表现出两付截然不同的嘴脸。记得您曾经反复用《诗经》中"靡不有始,鲜克有终"的话告诫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保持革命的晚节。做人也确实应该慎始如终,始终如一,要做到这一点,人得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骨气。这精神这骨气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孟子所讲的那股浩然之气,否则的话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焉哉!他们还不如我这个被逐出教门的信徒心诚意正。对那些反复无常的小人,我想借韩愈《调张籍》那首诗开头的几句话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那些蚍蜉不过是在茅坑边上蠕动的蛆虫而已,起不了什么波澜和风浪。
在您老人家诞辰一百十五周年之际,献上这一些文字,作为我的一柱心香和一束鲜花,让人民对这一切作出他们的评价,我就心满意足了。为了纪念您的诞辰,我们大家一起来献上一束鲜花和一柱心香,表示我们的祝愿吧!
朱永嘉 (2009-01-12 17:53)
朱的自我总结:毛主席的忠诚战士。
其子女的陈情:青年时期,响应号召,顺境做事,没日没夜工作,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步入中年,身处逆境,不忘学习,通读了24史、资治通鉴等,并帮助许多有志向的年轻人,学习文化、参加高考,改变人生;晚年生活丰富,笔耕不止,共出书十多本,发表博客文章五六百篇。
“打嘛!干嘛!打他个巴黎公社,虽败犹荣!”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做人这一点骨气总要有的吧。”
“做人也确实应该慎始如终,始终如一,要做到这一点,人得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骨气。这精神这骨气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孟子所讲的那股浩然之气,否则的话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的小人焉哉!他们还不如我这个被逐出教门的信徒心诚意正。”
看了一些评论。客观公正者较少。充分体现了什么jieji说什么话,什么立场说什么话。
公等不闻富士康工人许的诗么?问题还不明显?
我的评价是:从一而终的共产主义战士,不能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