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第一共和银行倒闭,被接管后转卖给摩根大通

  一直还试图自救的第一共和银行,最终还是没撑住。

  就在5月1日下午,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门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接管方。

  这个就意味着第一共和银行是正式倒闭。

  同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也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已经与摩根大通签订一份购买和承担协议,摩根大通将承担第一共和银行所有存款和几乎所有资产。

  (1)摩根大通浮出水面

  梳理一下流程:

  第一共和银行先破产,被FDIC接管。

  然后FDIC再把第一共和银行转手转卖给摩根大通。

  之所以强调这个流程,主要是摩根大通这样收购的话,是以接管后来收购。

  如果是接管前收购,摩根大通就需要从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手里买下所有股权,再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资产和债务。

  但现在变成接管后收购,就相当于是破产收购,基于债权优先于股权的原则,摩根大通就不需要支付给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任何钱。

  摩根大通收购提出的报价,主要就是用于偿付第一共和银行所有存款。

  所以这个消息一出,已经差不多天天腰斩的第一共和银行,5月1日盘前再度暴跌一半。

  上周五,第一共和银行跌到市值只剩下6.5亿美元了。

  但即使如此,摩根大通也不愿给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东掏一分钱。

  而是等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后,再顺理成章来低价收购。

  并且,这样一来,FDIC还要与摩根大通共同承担收购第一共和银行所导致的亏损交易。

  FDIC估计,这次第一共和银行倒闭被收购,存款保险基金要付出的成本约为130亿美元。

  假如摩根大通没等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就直接以购买股份方式来收购,那等于不但要掏付给股东的数亿美元,还要支付130亿美元的额外亏损交易。

  摩根大通这个算盘打得还是很精的。

  其实不管之前硅谷银行破产,还是这次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美国背后的处理逻辑就是,银行股东的钱可以随便亏。

  这基本是把美国大量中小银行的股东,都拿出来开宰。

  这也意味着,中小银行的股价普遍大跌,还将持续。

  然后等到中小银行出现破产潮了,头部银行又可以用救市的名义,以白菜价来收购。

  可谓是名利双收,但这都是建立在中小银行投资者血本无归的基础上。

  在资本的世界里,就是这么的残酷。

  在今年2月份,第一共和银行股价还有147美元。

  然后3月由于硅谷银行破产,第一共和银行也被连累,一路跌到15美元左右。

  在上周一,第一共和银行股价还有16美元。

  然后就开启连续腰斩之路。

  周二跌50%,周三跌30%,周五跌43%,股价只剩下3.51。

  然后5月1日估计又要跌一半,股价估计得“1”开头了。

  第一共和银行这种跌法,摆明就是奔着破产去的。

  其实在上周五晚上,就有美国媒体报道称,第一共和银行可能在5月1日宣布被接管。

  外媒这次所谓“消息人士”的报道,还挺准确,5月1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就准时接管了第一共和银行。

  在周末,美国媒体还报道,FDIC、财政部和美联储正在监督与银行和私募股权公司的讨论,以组织对第一共和银行的救援。

  当时是FDIC仍然还是尝试避免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所以找了几个美国大银行洽谈收购事宜。

  据报道,FDIC曾邀请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等美国头部银行来参与对第一共和银行的收购,但美国银行和美国合众银行最终决定不参与竞标。

  于是,摩根大通就“脱颖而出”。

  (2)大鱼吃小鱼

  摩根大通是美国第一大银行,拥有上百年历史,是美国超级资本之一。

  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摩根财团在美国甚至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就连美联储都要受摩根财团很大影响。

  但后来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罗斯福开始把矛头对准这些已经垄断美国金融的超级财团。

  于是,1933年,罗斯福推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禁止银行混业经营,等于是阉割了银行资本。

  银行混业经营,就是指银行可以拿着储户的钱,直接去进行证券投资。

  这在1929年之前,是美国银行业的常态,靠银行混业经营,美国银行业可以用极高的杠杆获取惊人的利润。

  但也因此给1929年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所以,罗斯福为了解决大萧条,首先就是结束银行混业经营模式,规定一家银行要么从事存贷款的商业银行业务,要么只从事证券交易的投资银行业务。

  也就是把银行和投行分开,只能二选一。

  摩根财团作为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也被拆分

  摩根财团原本的商业银行业务,就变成摩根大通,后来被称为小摩。

  而其他投行相关的业务,就变成摩根士丹利,后来被称为大摩。

  这次参与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就是被称为小摩的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之所以对于收购第一共和银行这么积极,主要也是因为摩根大通已经在第一共和银行身上越陷越深。

  在今年3月,摩根大通就已经领头11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存入300亿美元,来试图帮助第一共和银行度过难关。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

  在挤兑危机发生后,投资者对第一共和银行的信心已经跌至冰点。

  在3月份,第一共和银行流失存款千亿美元,存款少了一半。

  截止4月13日,第一共和银行还有存款1039亿美元,总资产2291亿美元。

  也就是第一共和银行现在还有的1039亿美元存款,其中有300亿美元是3月份摩根大通领头存的。

  要是摩根大通不去收购第一共和银行,那这300亿美元可能就得打水漂了。

  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可能觉得摩根大通是迫不得已来收购第一共和银行。

  但这里,可能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

  摩根大通在3月之所以领头11家银行来存300亿美元救第一共和银行,更有可能是“投石问路”。

  如果摩根大通当时没有存着300亿美元,可能现在还不一定能收购第一共和银行。

  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收购的理由更充分。

  摩根大通是美国第一大银行,是少数几家存款占全美存款超过10%的巨型银行。

  按照美国法律,摩根大通已经没资格去收购另外一家银行。

  这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防止银行通过收购抢占过多的市场份额。

  但这一规则也允许在少数情况下例外,其中包括接管已经倒闭或有倒闭危险的银行。

  这次第一共和银行破产,摩根大通成为唯一适合收购方。

  最终美国方面还是破例,允许摩根大通变得更大。

  所以第一共和银行倒闭的背后,仍然还是我3月份跟大家分析的大鱼吃小鱼的逻辑。

  包括硅谷银行破产,都是对中小银行不利,但有利于美国头部银行进一步整合美国银行业资源,会让美国银行业资源进一步超头部聚拢。

  第一共和银行也算不上是小银行,全美排名第14名,而硅谷银行排名第18名,签名银行排名第22名。

  硅谷银行的客户基本集中在硅谷。

  而第一共和银行的业务地域范围则更大一些,更像是介于地区银行和全国银行之间。

  2020年,第一共和银行在美国七个州的 80 多个办事处。

  从1985年成立以来,第一共和银行的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

  截至2022年底,第一共和银行100万美金以上的高净值客户数量为13.8万家庭,占全美的比例为4.45%。

  也就是说,第一共和银行的客户群体是以富人为主。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以富人为主的客户群体,也导致第一共和银行的大部分存款,是不受FDIC的存款保险保护。

  因为FDIC规定,每个人存款保险只保25万美元,如果超过25万美元就不保。

  但第一共和银行因为客户都是富人为主,存款大都在25万美元以上。

  这也是第一共和银行会步硅谷银行后尘的主要原因。

  客观来说,第一共和银行作为全美排名第14名的银行,资产本身还是不错的,管理资产规模2712亿美金,拥有连续36年盈利的记录,不良贷款核销比率是全美前50家银行的1/10。

  这也是摩根大通愿意收购的主要原因。

  但第一共和银行的体量并不小,所以除了摩根大通之外,其他几个头部银行,包括美银也吃不下。

  摩根大通在历史上,是很善于这样借助金融危机,来大鱼吃小鱼。

  2008年次贷危机里,摩根大通就先后收购过两家美国银行。

  2008年3月,摩根大通收购了纽约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还获得美国政府290亿美元支持。

  2008年9月,摩根大通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这也是美国到现在最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案。

  这次第一共和银行倒闭,也只能排第二。

  (3)还没结束

  第一共和银行主要就是客户类型太过于单一和集中,导致一出现挤兑风波,更容易被集中挤兑。

  3月存款流失千亿,已经注定第一共和银行破产的结局。

  第一共和银行之所以破产,还跟硅谷银行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美联储加息。

  截至去年年底,该行的持有至到期类证券的账面亏损约为48亿美元。此外,其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低约190亿美元。

  第一共和银行持有的债券是以国债为主,假如能持有到期,浮亏就会消失,还是能拿回本金和利息。

  但在挤兑潮下,第一共和银行也同样得被迫抛售债券,浮亏就变成实亏,放大了亏损,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在3月份也跟大家分析过,硅谷银行破产背后的原因,是美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非单一个例,所以硅谷银行大概率不是今年最后一家破产的银行。

  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也再次应证这一点。

  背后根源是美联储长达十几年的低利率宽松,造成美国银行业的资产长期错配,配置了太多低利率资产,这使得面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银行业普遍都出现问题。

  只不过,头部几个银行资本雄厚,抵御危机能力还比较强。

  而大量的中小银行抵御危机能力就比较弱,更容易加剧客户挤兑。

  所以,现在中小银行普遍都出现存款大量流失的现象。

  这也说明,第一共和银行很可能也不是今年最后一家破产的美国银行。

  如果倒闭的银行多了,就算摩根大通也吃不下,就会演变成系统性危机。

  特别是这次第一共和银行虽然被摩根大通收购,但存款保险基金也需要承担130亿美元亏损。

  再倒闭几家银行,估计存款保险基金也会炸。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