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肉麻吹捧西南联大,是为否定新中国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成就

  多年来,媒体常对西南联大肉麻吹捧,如“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培养世界顶级人才”“中国最成功高校”“中国高校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等溢美之词数不胜数,似乎蒋介石统治下山河破碎、水深火热的中华民国,其教育水平和科研成果远超新中国。如此反智文章、反智观点经久不息,着实值得警惕。那么,什么是西南联大,她真实的水平到底如何呢?

  一、“起点很高”容易受宠

  由于日寇入侵,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后因蒋介石抗日不力导致武汉等地岌岌可危,长沙临时大学被迫于1938年2月西迁昆明,当年4月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由此可见,西南联大本身是由京津地区3所国内顶尖高校组建,汇集大量名师和青年才俊,起点很高、基础很好,容易获得各方优质资源,出几个所谓的大师和优秀学生实属平常,根本不值得吹嘘。

  二、“教授治校”混乱不堪

  某些公知很推崇西南联大的“教授治校”,以否定当下的高校治理模式。事实上,由于文人相轻,也由于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办,利益难以平衡,大家用脚丫子都能想到,所谓的“教授治校”困难重重、效果极差。

  事实正是如此。如西南联大三所大学互不服气、各自为政,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教学无计划、老师上课随心所欲,还要为评级、工资等斤斤计较,有的为到校外兼职赚钱,校内上课敷衍了事,加上办学条件比较艰苦,整个学校内耗严重、士气低落,后人吹嘘的严格治校、科学治校纯属扯淡

  三、“民国大师”系蓄意拔高

  为吹嘘西南联大的教学水平,某些人喜欢列出吴宓、陈寅恪等100多名所谓人文大师,但这些所谓的大师在西南联大组建前已有些名气,能否成为大师跟西南联大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怎能算作西南联大的成就?而且,这么多“民国大师”,有几人能研究出国家急需的武器装备、震惊世界的科学成果,能为苦难的中国找到出路?几乎没有!这说明很多“民国大师”系后人蓄意拔高,实则徒有虚名。

  四、“优秀学生”属后天培养

  某些人常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等科技人才,证明西南联大有很高的教学科研水平,还有人说该校培养“两院院士171人,两弹一星功勋8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4人,诺贝尔奖获得者2人”。

  这些可能是事实。但众所周知,搞科研学术需要稳定的生活环境、争鸣的学术氛围、大量的经费支撑、完备的科研设施,这些条件西南联大都不具备,凭什么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高于当下?

  实际上,邓稼先、杨振宁等学生仅在西南联大获得最基础的本科教育,只因该校是顶尖名校,使他们更容易获得出国深造和在国家重大项目中挑大梁的机会,通过后天培养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精英,但不能说明西南联大的教学科研水平高于当下,没有新中国为他们提供较高的科研平台,这些人大多数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可见,是新中国和毛主席培养了他们。

  (2023-4-28)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