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系统论述

  当代国家力量的衡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军事力量,文化已经从后台走向前台。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央视的快评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回答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则从《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评论视角,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评论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一个总的印象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不久之时——关于中华文化特征与中华文明特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二次结合”所作的最为系统的论述,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将参与新的世界文明秩序重塑的重要宣示或吹响的号角?!

  新华社第一时间聚焦了国际社会对讲话的评价。其中埃及知名汉学家穆赫辛·法尔贾尼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指明道路。“这些倡议和理念,都得益于中国人民传承和弘扬了宝贵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也是中国在世界新的文明秩序重塑之时能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布道天下”的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话说中华民族,最早是梁启超在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以及由此塑造的中华文化与由此展开的中华文明。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成为世界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在漫漫人类文明递进中,数个文明古国相继衰落,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自强不息……这种文明的生命张力理应得到世界其他文明尊敬与仰慕,也让只有区区240多年短暂历史的美国更加相形见绌,自愧弗如。拿破仑早有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听说拿破仑还有后半句话,但西方世界无法做到让今天中国“不醒来”!

  作为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之中的文化力量,自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与生俱来的精神能力,其历史的穿透力、实践的创造力与民族的凝聚力不可替代!

  对民族文化最为通俗的定义莫过于它是民族的“身份证”。身份认同,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没有蕴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没有精神上的这种独立自主,就不可能行稳致远,保持基业长青。

  在今天历史之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甚至超越科技上的独立自主愈发不可或缺,所以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精神补钙”之说。

  中国今天要正告世界:有着“连续性”强大基因的中华文明,无论在历史上遭受怎样的苦难甚至灭顶之灾,在今天遇到怎样的“风高浪急”与“惊涛骇浪”,中华民族都会最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也会照样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时此刻,想起⽑主席于新中国成⽴之际,在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打着⼿势,⽤⾼亢激昂的湖南乡⾳向全世界宣告:

  ——“我们有⼀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作将写在⼈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类总数四分之⼀的中国⼈从此站⽴起来了。……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那也不⾏吧,中国⼈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必将稳步地达到⾃⼰的⽬的。”

  正是这种伟人强大的文化自信,才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惧挑战走向光明的未来,今天也同样需要如此!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