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中国向海图强——美媒关注中国造船业快速崛起

  船舶制造行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3日发表题为《中国造船厂做好准备,但美国没有》的文章,作者是尼哈丽卡·曼达纳。由之引用新华社《参考消息》关于文章的观点摘编,大意是:

  ——“中国把自己变成了世界工厂,由此崛起为全球大国。如今,中国正通过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工业壮举来增强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造船厂”。

  —— “ 去年,全球超过半数的商船产量来自中国,中国因此成为遥遥领先的全球第一大造船国。”

  ——“庞大的造船业象征着中国从内向型大陆国家向海洋大国过渡的历史性转变。不过,其意义不止于此。对中国来说,造船业是重要的战略性资产。”

  是的,中国造船业已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全面增长的国家。 在2023年的数据中,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占据了世界总量的50.2%。新承接订单量为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占据了世界总量的66.6%。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为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占据了世界总量的55%。这个成就令人瞩目,成为经济下行中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或者说“一抹亮色”。

  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崛起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快速崛起一样,都是一个奇迹,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在技术追赶、产业振兴、跨越发展、实干兴邦的信心,预示着中国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国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进步,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开始妒嫉了,着急了!他们担心的是,造船业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产”可以亦民亦军,军民融合。“造船业曾经帮助西方国家建立帝国、扩大贸易和赢得战争,如今却枯萎凋零。欧洲商船产量仅占全球的5%,而美国的贡献度接近于零。除中国以外,全球新商船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文章作者曼达纳发出这样的历史感叹!

  这些年,我们的人民海军能够冲出一岛链、二岛链,从近海走向深蓝,其背后是强大造船业与中国整个工业能力的支撑,对比各国海军,中国海军的下水舰艇吨位和服役舰艇吨位的指标都是十分亮眼的。有人形容中国军舰“象下饺子一样”,这是人民海军不断壮大走向深蓝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为满足防御性国防需求向海图强,建设海洋强国的雄心与实力表达。对此。一些美国战略分析人士开始有着某种焦虑感。

  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是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三个”强国重要目标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海洋作为人类生命支持系统,资源十分丰富,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了巨大而厚实的基础与自然禀赋。

  回顾世界海洋发展史与大国兴衰史,世界列强无一不是走的一条向海图强的崛起道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一直被西方世界奉为圭臬。正如孙中山所说:“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

  近代日本海洋意识的觉醒,使得日本在东亚率先崛起。不过,野心膨胀的日本成为海洋强国之后,让中国等一些国家吃了大亏。历史记载着日本海洋意识上升,首先是来自皇室的觉醒与重视。当时的明治天皇《御笔》宣称,“要以武力来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并确立了海上强兵政策。后来中日之间发生的事,想必国人都已知道。一场甲午海战,打断了洋务运动开启的近代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程。梁启超不无感慨地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也就是从甲午海战成为国殇的那刻起,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海洋意识被一点点唤醒。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在清初《迁海令》废止之后,在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开禁之后,在遭遇多次海上战争惨痛失败之后,民族的海洋意识在西方坚船炮利的历史威逼中,在错综复杂的激荡中不断催生与强化,终于逐渐从陆地封建走向了海洋开放,有了一个超越夜郎自大式的海洋视野与海洋观,从而看见一个大陆文明之外的“海国”世界的真实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海权极为重视,不仅破天荒地划定了我国十二海里的领海基线,还针对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教训,多次告诫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毛泽东高瞻远瞩地预见了新中国包括当今中国可能来自海上的国家安全威胁与挑战,这也是习近平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除经济因素之外的安全背景所在。

  其实, 无论是发展海洋经济,还是发展海上力量,我们都需要向海洋科技进军,找到向海图强的支柱,这是大国崛起的必然逻辑与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呼唤。而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崛起,则让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梦想照进现实,为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产业支撑与路径依赖,具有产业振兴的启示价值,这种明显的造船业的“东升西降”,正是美媒焦虑受到如此关注的重要原因,还是之前韩国媒体对中韩在造船业产业竞争集中关注的焦点所在,值得我们更加重视。

  透过中国在造船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铁、航空航天、无人机、智能电网、高压输变电、5G网络、半导体、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发、跨境电商、人民币国际化等众多领域的异军突起,透过中国这些年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新质生产力未雨绸缪的深远布局,从而可以找到一些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发展启示:这就是创新驱动,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实干兴邦的道理。谁能想到中国造船业轻易碾压韩国?!谁能想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八国联军”的品牌中一举突围(去年超越德国今年超越日本)?!谁能想到高铁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响亮名片?!谁能想到华为引领全球5G时代并准备了那么多应对制裁的底座技术“备胎”?!谁能想到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在中国随处可见、遍地开花?!谁能想到数字化转型在中国一夜风行、如火如荼?!谁能想到跨境电商正在改变世界的贸易方式?!……等等,想到此,我们没有太多理由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过于悲观,至少自己不能唱衰自己,这是关乎未来的立场、态度与信心。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杂文里写道: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当下,我们必须承受中国经济转型、产业转向、结构调整以及中美关系生变带来的深刻影响与短期阵痛。

  “回首向来萧瑟处”!从造船业快速崛起看“稳预期”,国人要有“ 不畏浮云遮望眼”判断理性,还要有“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坚持耐心,更要有抱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目标信念,共同去迎接一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代到来!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