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天下:昔日头痛的沙漠,今日能源的基地

  今天,“由之说天下”,之所以将视野聚焦中国的沙漠治理新途径、新实践、新成就,选题是受到外媒关注的启示。由之从中国沙漠治理与利用之于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用六千字作了一个系统疏理,以利受众形成这方面的系统认识,从而加深我国能源战略布局这盘大棋的深刻理解。

  一、外媒称赞中国找到沙漠综合治理开发新途径

  据参考消息报道,英国《一周》周刊网站8月19日的文章称,中国正在赢得与荒漠化的战斗。文章称,中国正在“用太阳来对抗沙子”,这是中国一直在进行的对抗“荒漠化”战斗的最新篇章。

内蒙古最大集中连片光伏基地

  文章说:“全球多达75%的土地已经退化,而中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20年里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使与荒漠化相关的春季沙尘暴频率和强度显著下降。”

  数据可以提供这一问题以新的说服力。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计披露,中国春季的沙尘天气已由1981至2010年均值17次减至近10年均值9.2次,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另据美国旗语新闻社不带偏见的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一直在“寻求减轻”沙尘暴的“强度和影响”,防止沙漠侵蚀城市地区或肥沃的耕地。从1978年正式启动被称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中国在应对荒漠化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了对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这家美国旗语新闻社还说:“中国取得的进展很重要。随着世界各国计划在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能够在沙漠中大规模部署太阳能的领先国家将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二、中国雄雄心勃勃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目标

  注意到前不久的8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的战略目标,计划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意见》指出:“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这个雄心勃勃的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表明中国绿色发展,未来可期。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给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中低碳化目标是:到2025年,非化石消费占比提高到20%,非化石发电占比提高到39%,电能占终端用能30%左右,可谓雄心勃勃!

  三、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现状与态势

  据中国网财经8月23日讯(记者 张世福)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清洁能源占比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这是继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50%后的又一次突破,显示了我国在发展绿色能源方面的决心与能力。

  由之查阅了我国近年来在探索沙漠治理新实践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据说有4个沙漠正被消灭。全球前沿竞争领域显示: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感到鼓舞。下面是我国发展沙漠光伏发电项目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一些相关数据: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光伏发电项目:已投产的光伏装机容量有91万千瓦时,每年能发65亿千瓦时的电。自2018年投运以来,该项目已累计输出绿电23.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5万吨,相当于种下近7万多亩的森林。其有效治沙2.3万亩,外围种植乔灌草等防护林带3000亩,场区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景观树种3000亩,光伏区栽植沙障1.75万亩,套种红枣等经济林1.2万亩,以及黄芩、黄芪等中草药5000亩。

  ——青海德令哈市、海西州的哈尔盖沙漠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之一,装机容量达到了2.2gw(吉瓦),每年能发出约3.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可节约12万吨标准煤,减少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 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截至2024年6月10日,已累计发出绿色电能突破500万度。该工程在公路两旁新建了86座光伏电站,全面替代柴油机发电抽水灌溉,对公路沿线3100多公顷生态防护林发电灌溉。沙漠公路光伏发电站总装机规模达3540千瓦,年发电量达362万千瓦时。据技术人员测算,这一工程每年将减少柴油消耗约10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410吨。

  ——“十四五”时期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已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装机规模200万千瓦,占地10万亩,年均发电量约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19万吨。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还制定了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光伏治沙装机规模超214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完成光伏治沙面积64万亩;到2030年,光伏治沙装机规模89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完成光伏治沙面积约230万亩。

  四、沙漠变能源基地 一举多得 前景广阔

  中国1%沙漠铺光伏,能满足13亿人用电——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如是说。

  过去,我们只想到“沙漠变绿洲”,而没有想到“沙漠变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沙漠的有害恐惧不再,想不到中国找到了沙漠治理“化害为宝”的新途径,这是一个“破天荒”的治理模式“颠覆”!

  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前行的路上,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沙漠曾一度被视为环境的“头痛”之处。唐代王维《使至塞上》留下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被诗人美化的“孤烟”,有人论证其实指的龙卷风卷起的沙尘暴,那里哪会有边塞的炊烟?对于沙漠植树固沙治理则如曹植的《杂诗》所言“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耗尽了无数人的心血。然而,如今的沙漠正逐渐成为能源的重要基地,中国在沙漠治理与能源开发方面的经验更是一举多得。

  沙漠,那一片片看似荒芜的土地,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强烈的日照和广袤的空间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在沙漠中铺展开来,将炽热的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通过我国先进的输变电网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这不仅有效利用了沙漠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还为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分布于北京等18个省(区市)的528个县(市区);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分布于30个省(区市)的920个县(市区)。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这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74.67万平方公里、41.47万平方公里、21.62万平方公里、12.50万平方公里、11.92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3.69%。

  另外,我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31.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2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4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7.79万平方公里、4.75万平方公里、4.16万平方公里、2.18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占全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的92.86%。

  拫据另一组统计数据:中国沙漠面积大约为70万平方公里,同时还有戈壁,面积大概为58万平方公里,加起来一共是12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3.5%。如果我们再算上荒漠化土地的面积,那就得到了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多说一句,其实我们平时说到的沙漠就是包含了沙漠、戈壁和荒漠化的土地。

  还因为这些土地大多是无主的土地,土地是廉价的,不象城镇土地,这是一个优势,加上囯家政策倾斜,为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土地廉价优势。当然,配套设施建设,仍具挑战,但戈壁滩上留下的“两弹一星”精神,仍可成为中国治沙不惧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估算:中国只要拿出沙漠荒漠261.16万平方公里的“1%”即其中的26.1万平方公里,并按照目前太阳能转换效率与技术水平,如果将26.1万平公里的沙漠和戈壁铺上太阳能光伏板,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56700亿度,而我国2022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度,远小于156700亿度。即便是我们算上产业用电,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度;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度;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度;而中国2022年全社会总用电总量才86372亿度。所以,王传福的估算并非天方夜谭。

  随着太阳能转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据最新消息:我国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达34.6%,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沙漠光伏发电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还能起到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作用,加上我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从能源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调整势如破竹,对于我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多层重要意义。

  五、我国能源战略布局是下的一盘大棋

  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布局。

  从国内来说:注意到国家能源法草案于2024年4月23日提交至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草案明确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即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和高效清洁地利用化石能源,有序推进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以及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的置换。

  具体来说,降低国际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关键之一,目前,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而且饱受“马六甲”战略通道之困。随着中国经济扩张,对原油需求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石油安全面临巨大压力,需着眼全球,从战略高度借鉴经验,降低进口依赖,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和储备制度。

  在电力产业方面,需降低煤电比重以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电力产业存在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开发速度不快、核电和地热发展缓慢、小火电比例大)和电源布局不合理(东部沿海地区煤电装机过多、过密,环保压力大)的问题。因此,要调整电源生产结构,优化布局结构,构建以优化发展煤电为重点,大力发展水电、核电、新能源等的电力产业发展模式。

  同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备受瞩目。中国应学习借鉴相关技术和经验,积极推进多种发电形式,并将其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逐步降低对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

  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也是由中国的能源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污染、电煤资源与运输矛盾等问题。而水电是一种经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和综合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煤电相比,水电在减少原煤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电可有效改善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此外,我国还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和天然气等多能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绿色动能。

  中国在沙漠治理方面的努力也为能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植树造林、固沙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扩张,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不仅有利于能源设施的稳定运行,还为周边地区带来了生态效益。植被的增加有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为沙漠地区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连带效应看,沙漠能源基地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昔日“不毛之地”,开始显露生机。大量的投资和建设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能源的输出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从国际来说: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对于瓦解“美元石油霸权”体系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等于为结束“美元石油霸权”来一个“釜底抽薪”。这是由之很早之前撰文阐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兼具潜在的对美战略博弈意义的观点。

  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大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及核能等清洁能源。这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度。当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逐渐降低时,全球石油市场的需求格局也会发生变化。石油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冲击,进而影响“美元石油”体系的稳定性。因为“美元石油”体系的核心在于石油以美元计价结算,且美国通过对石油的控制来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使得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削弱了石油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从而潜在地松动了“美元石油”的锚定。

  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和借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多元化,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分散和减少。这将打破美国对石油资源的垄断控制,降低美元在国际能源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中国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推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如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等,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进一步加速了“美元石油”锚定体系的瓦解。

  此外,中国在能源结构调整中,不断提升人民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地位。例如,在与一些国家的能源合作中,探索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对“美元石油”体系形成了挑战,为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和能源贸易体系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国沙漠治理开发“化害为宝”经验的成功,不仅为国内的能源供应和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沙漠治理和能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沙漠将不再是“头痛”之地,而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能源宝库,并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以利全面提升我国国土综合利用价值!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