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钟建民:为什么集体化难以组织起来?

  今日看到了《想不明白,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走集体化道路为什么还这么难!》(今日头条:2024-01-16 20:12·吴中顾念城)一文。

  文章谈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走集体化道路完全正确。特别是之前疫情期间使我们的绝大多数人认识到了集体化,公有制的巨大优越性。从我们国家整体看,集体化优越性更能说明问题。例如,我们的电力普惠,国家花费巨额资金,把电力设施推进到老少边地区,使偏边地区的人民群众用上了电。又比如铁路建设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如今已经达到全国所有县城都能方便出行。还有通讯网络,如今4G,5G网络,连世界第三极珠峰上都有信号。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太多,如果是单干,各顾自己实行私有制,这些利国利民的宏大工程想都不要想。”

  就我国而言,建国之后的集体化是非常成功的。一个以原始种植为特征的农业大国,通过短短的二十几年,转变为世界第六工业强国,恰恰是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从1956年到1983年,仅仅二十五年的时间,我国农业不仅为我国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资金积累,而且同时也使我国农业生产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农业生产从养活6亿多人发展到养活10亿多人,我国农民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经过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根本的改善,从没有电到有电,从没有书读到中小学的普及,从农村缺医少药到医疗卫生系统在农村的普及,从绝大多数农民文盲到青少年普遍接受教育,人均寿命从三、四十岁增长到60多岁;农业生产先后实现了电力化、水利化、农田种植和管理科学化,并开始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农村的工业化发展趋势。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是非常成功的。人民公社时,一对务农的夫妇两个劳动力,能够养活一个七、八口之家,能够负担三、五个孩子的成长费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我国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二十多年的发展,不仅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阶段,不仅为我国工业化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为之后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准备了几亿有文化的劳动力阶段,这也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和世界工厂形成的基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成功的明摆着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特别农民土地承包制几十年的实践,事实上已经从反面证明了集体经济与个体经营模式的长短优劣。作为农村改革典型的小岗村的发展经历,充分说明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农业的现代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但问题在于,能够像沈浩这样的干部,真正从实际出发,学习大寨和南街先进经验,重走集体化道路的人太少,而绝大多数的村镇干部只是一切按照本本来,没有多少人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愿意冒着违反政策的风险来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个体经营的普遍发展,由合作化和公社化运动得到一定改变的小农意识又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随着国门大开,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逐渐在思想形成了主导态势,同时,产权学派又主导的发展的话语权,而这一切都在事实上妨碍着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一,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存在二千多年的国家,小农意识非常顽强,如果我们不能从传统的小农观念中解放出来,集体经济就难以建立和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由主义观念、个人主义观念毫无阻碍地侵袭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妖魔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观点随处可见,如果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拨乱反正,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就缺乏良好的环境;

  三,对于什么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事实上在理论界的认识比较混乱,人们分不清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与资本主义合作经济的区别,例如把资产阶级当家做主和按资分配的股份制当作公有制来对待,就是最好的说明。对集体经济的混乱认识,使建立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难有成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不从某种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现实缺乏实际的了解,对农村改革前后两种生产的长短优劣有透彻的了解,也谈不上解放思想。

  在对待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上,沈浩做到了实事求是,切实为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谋划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但是,要能在整个国家层面改变这种基本情况,则需要一次有成效的思想解放运动。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