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天下:新凯来:中国的“新愚公移山”故事

2025年上海国际半导体展览会

  一、名不见经传的新凯来:从“隐秘角落”到国产半导体黑马

网络图片

  新凯来的崛起堪称中国科技自主化进程中的“隐秘突围”。这家成立于2021年8月的企业,由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其前身疑似是华为旗下半导体设备业务剥离后的重组体。其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以及国内顶尖科技企业,拥有20年以上的半导体设备研发经验,技术基因深厚。成立仅三年,新凯来便以“国家队”身份亮相国际舞台,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深度合作,迅速成为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黑马”。

  深圳国资委的加持为其提供了资金、政策和产业链资源的三重保障。新凯来秉持“一代工艺、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理念,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设备研发,从刻蚀、薄膜沉积到量检测设备,构建了端到端的国产化技术体系。其命名策略更显深意——以中国名山(如武夷山刻蚀机、长白山CVD设备)象征技术高度,暗合“翻山越岭”突破西方垄断的雄心。

  二、上海芯片展的震撼宣言:31款设备与“去依附化”的里程碑

  在2025年上海国际半导体展览会(SEMICON China 2025)上,新凯来首次公开亮相便引发行业震动。其发布的6大类31款设备,覆盖刻蚀(武夷山系列)、薄膜沉积(普陀山PVD、长白山CVD)、外延生长(峨眉山EPI)等关键环节,直接对标美国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等国际巨头产品。其中,武夷山刻蚀机支持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填补了中国在高端刻蚀设备领域的空白,被业界视为“国产设备对标国际垄断的破冰之举”。

  此次发布的意义远超技术突破本身:

  1. 供应链安全:新凯来的设备通过中芯国际等厂商验证,标志着国产设备从“能用”向“好用”跨越,为应对美国技术封锁提供了关键支撑。

  2. 国际反应:西方媒体称其“打破光刻机外的第二道壁垒”,而美国智库则警惕中国半导体设备“全产业链突围”可能终结其技术霸权。明显地西方不淡定了,全球半导体大厂能不紧张么?历史表明;核心技术一旦被中国攻破,那些垄断的定价权便行将崩溃。总有一天中国把高端芯片干成“白菜价”。

  3. 行业共振:展会期间,至纯科技、凯美特气等产业链企业股价涨停,凸显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信心。

  三、愚公移山精神:名山命名的寓意与全球科技博弈的世界意义

  新凯来以“中国名山”命名设备,恰似一场现代科技版的“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中,面对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阻隔,愚公以“子子孙孙无穷匮”的信念,终撼动天地;而新凯来则用“名山矩阵”象征中国半导体产业翻越技术高峰的意志。

  寓意的三重解读:

  1. 精神传承:如《求是》所言,“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外部压力压不倒中国人民”。新凯来的突破印证了毛主席的著名预言:“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的论断,中国正以自主创新回应美国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战。

  2. 技术哲学:愚公移山的核心是“协作与迭代”——新凯来通过产学研协同(如与至纯科技、新莱应材等供应链企业合作),以“小步快跑”实现技术迭代,而非依赖单点突破。

  3. 全球叙事: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主导创新”的固有叙事。正如愚公最终与山神和解,新凯来的技术突破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为全球产业链注入多元动力,推动技术普惠。

  世界意义:

  新凯来的故事揭示了后发国家科技突围的路径——通过“国家战略+市场机制+文化韧性”的三位一体,将地缘压力转化为创新动能。其设备命名中的“名山符号”,(有意思的是其中还有一个“阿里山”)既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亦是对西方技术霸权的话语重构。正如愚公移山终成寓言,新凯来的“山海经”正在书写中国科技自立的新篇章:技术的高峰或许陡峭,但“人心齐,泰山移”。

  四、题外的话

  从杭州到深圳:看城市的科技比拼

  前一阶段以梁文锋的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科技方阵崛起,互联网上对杭州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的褒奖推上了舆论头条。有评论指出:“为什么这次不是深圳,而是杭州?”舆论评价对杭州的后来居上高看一眼。然而,随着这次一个仅仅成立才两年历史的新凯来在半导体领域的“王炸”,深圳在硬核科技领域又扳回了一局。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科技创新迎来新机遇与挑战。深圳与杭州作为代表,正展开一场科技比拼,这不仅体现了两座城市的竞争与合作,更是中国科技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预示着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崛起。

  深圳凭借政策优势、完善产业链和强大的“耐心资本”,长期在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华为、腾讯、大疆到“十三太保”机器人军团,深圳以“大而强”的姿态引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而杭州则以“小而美”的创新生态崛起,得益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配合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杭州的“六小龙”在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创业新四军”展现活力,其民营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式如同“创新雨林”,茁壮成长。

  这场比拼标志着中国科技发展从“GDP驱动”向创新生态、技术突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迈进。深圳的“硬核制造”与杭州的“柔软创新”相互补充,构成中国科技创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双城竞合模式为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科技格局带来新机遇。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3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