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王学成:中国应该着力复兴公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章》确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党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就要为更加有利、更加接近实现共产主义而决策。

  奋斗共产主义要打好四个前提基础:

  1、人口总量要适度:适量稳定全国总人口,避免对自然资源及生活物质的过度消耗,以便节约和积累公有生产资料。

  2、学校教育要革新:进行知育与智育结合的教育方式,培养即有文化知识又有大脑智慧的各类优质人才。

  3、人事管理要灵活:建立高学历人才和低学历人才的“双轨用才”机制,让青少年自由选择学业成才与爱好成才的道路。

  4、工农科技要提升:着力工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不断开发民族优质品牌,为推动国内外经济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只有人口适度、育才更好、用才灵活、科技提升,才能有效地创造与积累浓厚的公有生产资料,去规划共产主义宏伟蓝图。

  然而,长期来有不少党员干部认为,追求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美好理想,可太遥远渺茫了,由此失去信仰。甚至党中央有位复职的老领导,再次强硬搞起“走资路”改革,把新中国正在探索与完善的公有制,基本改回到旧中国数千年延续下来的私有制,致使百姓原有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民生福利”,逐步变为市场“产业创利”,诱发严重的党内腐败、社会乱象及贫富分化,这无疑有悖于党章奋斗共产主义的宗旨。

  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时代没有阶级区别,潜在着“抱团捕猎,共同吃食”的低级公有制。人类逐渐演变到奴隶时代,出现奴隶主欺压、卖买奴隶的社会阶层及低级私有制。人类又经历各国争霸地域的封建时代皇权统治,直至欧洲兴起科技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的私有制更加显凸,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第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真正的政权。人类从奴隶社会至今,任何阶级斗争的总根源,都在于私有制的争权夺利,故而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张必须消灭私有制。

  人类以集聚方式生活,个人很难与世隔绝独居到原野生存,这理当建立集体“抱团创业,共享福利”的公有制社会,所创获的劳动财富,统一归公管理与合理分配。那种“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丛林法则私有制,即违背人类历史演进的社会规律,也违背人类集聚生活的自然规律,总会带来世道混乱不堪。

  人类进化与社会进步是互相作用的,由此人脑发育和社会发展都在加速。随着迄今智能科技的创新推广,机器人正在逐步代替自然人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实行公有制,让劳动者分批轮换上岗生产和周期休假,避免剩余劳动人口的失业现象。那么,实现“少量劳动,大享福利”的共产主义供给制美好生活,已经为期不远了,也许再经历未来二百年的发展过程即可。当然,智能科技是把“双刃剑”,用于公有制能够造福人民,用于私有制将会祸害人民。当新资产阶级掌控智能科技生产后,大批新无产阶级失业者会被视为“垃圾人口”设法消灭,只留下富豪及享有高福利的智能设备操作工和维修工,从而呈现出没有普通平民的“无民主义富豪制”社会,这样实质也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从上述可见,人类面对两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途径,公有制是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可以早日实现共产主义,但私有制是野蛮侵略发展之路,将经历长远的争霸世界过程,何时实现共产主义是个未知数。诚然,人类要实现共产主义,务必走公有制发展之路。

  实践和时间才可检验真理。回顾改革前后三十年的两个时期对比,我们已经看清:建国时人民生活贫穷,不是实行公有制错误,而是全球科学技术还落后;改革后人民生活改善,不是推行私有制正确,在于全球科学技术进步了。可以确认这个社会公式:公有体制+科学技术=全民共富;私有体制+科学技术=权贵暴富。当今党中央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这必须注重复兴公有制,不可再持续私有化改革,否则共同富裕将是一句“鸡汤话”。

  我们还要认识到,实行公有制能够激发大众的民族理想,推行私有制只会引发大众的家庭理想。振兴中华,需要大众树立起民族理想,这样才会发挥建设祖国的热情、智慧和干劲。实行公有制可以涌现更多、更好的社会人才。我国该终止私有化改革了,尽快复兴先进科技下的公有制,并注重造就着想于公有制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投机于私有制发展的人才。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