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孙锡良: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删减版)

  人教社出现“丑图事件”之后,它的“Pad事件“又被曝光。

  除此之外,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各地出版社儿童绘本,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大语文教材,等等,都被曝出大问题。

  事件集中,民意汹涌,声势浩大,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时候。

  然而,即便事实如此清楚,性质如此恶劣,竟仍有不少人无耻洗地并反讽民意,他们不但认为丑图不丑,且坚称插图是另一种美,拒不承认文化污染,拒不承认有利益关联,让人无法理解。

  近几十年,中国教育界和广义文化界到底是否存在文化污染?最近曝光的问题能不能算文化污染?我们不妨列举一下。

  1,数学教材的丑图真是卡通美吗?把中国小孩画成病态模样,且又不具有正常卡通人物形象特征,明显的“丑态写实”,何来美一说?如果说这也是美,为何中国英语教材不把洋人的形象按相同风格作画?谁能列举外国教材插图也是类似风格?

  2,两个小男孩拉着小女孩的手臂闻汗味,谁在外国教材上能找到类似插图?恶不恶心?

  3,一个小女孩翘着屁股,让一条小狗试图吻小女孩的屁股,这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情景吗?这种插图适合进少儿读物吗?

  4,小学四年级学生还穿开裆裤吗?为什么要露小孩子生殖器?为什么还要刻意让其他异性小朋友眼光盯着那里?这能算性教育?

  5,曹文轩的《大语文》里,“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难道能成为必读内容?这是耍流氓教育吗?哪个文人在家里这么教育自己小孩?

  6,中国少儿读物上的飞机插图用的是日本飞行中队的编号?无意的吗?

  7,长江出版社写小兔子害怕生活困境集体跳湖自杀,这是想给少儿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引导?

  8,宣传雷锋做好事,配的却是侵华日军背老奶奶的插图?一般人能找到这张图画?特别出怪的是,该出版社人员在回答质疑时,竟然还笑得很开心?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支撑着他们?

  9,“罂粟籽的面包圈”竟然也可以出现在少儿读物中,并且还带着喜感,编者是怎么想的?

  10,把“日本侵华”更换为“中日冲突”,否定南京大屠杀,说这是误杀,考试题目强调八国联军侵华是迫不得已,更有利于中国进步,等等,这样的历史观是基于什么样的动机?

  11,新华字典解释“玩”用“玩女性”组词,难道没有别的词可组?字典是一般读物吗?

  12,新疆问题教材里宣扬极端暴力,并且经过了多重审核,问题出在哪里?谁出了问题?

  可能不必再列举下去了,国旗都能被倒画,问题肯定严重。

  如果有人认为这些现象都可以理解,都不算文化污染,那我就只想问:谁能在外国青少年读物里找到类似或相同内容?请文化教育战线的官员和文人给出例证。

  如果多数人都承认上述现象都是文化污染后的产物,那么,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中国文化是如何被污染的?

  从我个人角度看,毫无疑问,中国文化受污染的程度很严重,且时间较长,中毒很深。

  对文化土壤受到污染进行反思。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查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总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怕就怕畏疾忌医,怕就怕不想解决问题。

  1,客观地讲,文化污染的最大责任不在近十年,而在之前的二三十年,近十年一直在治理,只是进度未达理想。

  2,中国文化受污染的源头可以追溯很远,可追溯到很多人,但追太远没有意义。简单点分析,可以认为,文化资本化与教育局部资本化的高峰期,也是问题爆发的高峰期。

  3,“内因+外因”组合是中国文化污染的两个关键引力点,一个导致狭义教育领域的感染,一个决定广义文化交流中的感染,双向作用,有着极强地带动效应,引力点过度为西方文化服务。

  4,微观上无孔不入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都无时无刻不浸染着毒文化,编教材,拿掉好的内容,塞进毒的内容,课外读物,抛弃自己先进的文化,夹带着大量有明显个人偏向的西方文化。

  5,老百姓一直认为,义务教育是国家出钱,肯定不会有资本介入。然而,并非如此,事业单位,未必就不被资本主导,未必以教育为本。课外读物,公私混杂,更加自由奔放,资本指到哪里,文化就转向哪里,没有死角。

  6,文化污染同意态污染同步。最近,某清华教授为了帮吴某洗地,骂网友无知,骂网民陷入意识形态争论,是用“伟光正”杀人。我很想讲,人,只要有意识,便会慢慢形成某种形态,这种形态便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止于政治,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教育战线的意态问题源于其它方向的意态影响。(在上篇文章“教材改革建议15条”中已经讲了这个问题)

  治污的前景会如何?有没有彻底法理被污染土壤的可能性?

  最近十年,治污行动一直在进行,也有了很大改观,教材内容的纠错动作有不少,这一点必须肯定。

  文化治污面临的强大反作用力。

  1,在文化方向选择上还未取得实质性共识。写在纸上的,念在嘴上的,走在路上的,三者还有相多当冲突点。是资本决定未来?还是其它什么决定未来?什么在起实质作用,文化就往什么方向走,文化本身不能孤立存在。

  2,文化圈子用人转折较慢。对中国社会文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圈子没有出现人员混动,另一类人仍然被完全排除在影响力之外,人的失衡格局决定了文化失衡格局,纠错只能在微观层面,宏观上不会出现根本变化。

  3,教育和文化大圈子整体构架很坚固。这次网络大争论发生后,为负面事件洗地的人都出现在哪里?社科院杨副教授,湖北大学文学院刘教授,清华大学肖某,北大温教授,地方大出版社,各类协会,法律界公知,外籍公知洪某,等等。大家还记得跑到美国躲起来的某校蔡教授吗?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她在学校的时候,讲课影响大得很,谁能想到她是敌人战壕的人呢?

  4,污染文化的精英手上还有很多“工具”。

  第一个工具——逆用历史运动。某公知反击网友是这样讲的:“抛开事实不说,网络如此大规模批评吴勇,是上纲上线,是搞某某运动。”一碰到批评,他们就把运动抬出来压制批评声音。这个蠢货蠢在哪里呢?他居然敢讲“抛开事实不谈”?连事实都抛开不谈了,那你谈啥?运动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想耍赖的时候,就用运动为自己做挡箭工具。

  第二个工具——反智主义。社科院某副教授反击网友:“美和丑是相对的,你说是丑,也有人说是美,容不下丑图,是反智主义表现。”中国这几十年一直在强调开放,其中就包括思想开放,包括科学认知和文化包容,说你反智,当然就是说你没跟上时代,没跟上世界。

  第三个工具——以“臭老九”为自己叫屈。因为这个词曾经被用于同情知识分子,现在也就可以被用于知识分子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有位辽宁公知讲:“什么凡夫走卒都可以批评知识分子了,理智屈从于反智,外行批评内行。“他的意思是什么呢?一般人是不能批评知识分子的,批评了,那就是把知识分子当”臭老九“对待。他还真以为自己成仙了,竟敢视网民为”凡夫“?

  5,“反己教授“拥有无比广阔的平台。部分社科类教授,自己的信仰跟自己讲授的内容完全背道而驰,为了在国家给予的好平台上混饭吃,必须逆自己的思维,在讲台上做词不达意的教育教学。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方面不会讲透书本上理论,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平台夹带大量自己的私货,在一个知识点里面只要塞进一两句反面理论,就可以轻松否定整堂课的书本理论。这类”反己教授“多不多?多得很,多得可怕。

  6,内外一体的流氓文化纵队力量强大。大家关注到没有?中国国内刚一批评毒教材,CNN就高调发声,它们又批评中国不接受西方文化,又批评中国不民主。美国的声音反映了什么?说明“美国外力“在声援中国的“内部力量”。中国的文化纵队腰杆子硬在哪里?就硬在有外国撑腰。过去几十年,中国文化污染为何严重?外部干扰起了很大作用。

  文化污染纵队的套路是什么?沉默→洗地→淡化→悲情→积能→反攻。

  整治中国文化污染难在哪里?难在有说话权的文化精英都集中了,他们构成了一张网,无论如何整治,都是整张网网内的网格变化,动一个节点利益,候补者仍是网内的自己人。

  大家都在问,一本教材出版,要经过相当多的程序和人手审核,为何就没有人指出问题?都是一个圈子,都是一张网,都是同一类人,程序多,只是形式,虚设只是让更多人得利,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原则,审核错别字,可以,审核原则,不必。袁某飞这样的人渣,曾经也是历史编写组成员,可想而知啊!他为什么能进去?因为他是急先锋,他是文化圈子里的炮手。

  我对教育文化治污前景的预测:

  1,流氓不可怕,只怕流氓有文化,更怕流氓毒文化。文化圈子主导者若得不到结构性改造,不把某些人从中国主流文化圈里淘汰掉,文化治污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好。

  2,收紧出版物数量改变不了文化环境和作品质量。出版物收得再紧,终归还是在同一类人手上,人还是那些人,资源越紧,利益链交易越有价值。如果你让底层人也能参与出版事业,事物的转变方向可能更健康,底层人并非约等于“无能之辈”。挖老鼠窝,刺破利益网格,都只能靠底层人。

  3,全民性的“无所谓”决定了治污之路漫长而又艰难。眼前,是因为多数人被激怒,故而强烈赞成治污。过了一阵子,经过纵队文人一洗脑,多数人会转为无所谓,甚至可能出现局部反转。“无所谓”有非常强潜移默化的功效,只要“无所谓”,也就无所有。

  4,钱文化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异化纯洁的伦理文化。这是文化治污的死结,人毒,资本毒,文化毒,到底是从何治起?什么是源?因与果确定了,问题才容易解决。

  5,公众过高估计了各类专家库专家的综合水准。“专家库”三个字很吓人,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钻。但是,钻进去的人,甚至是很知名的专家,综合能力并不一定高,有些人的知识面非常狭窄,有些人当专家的动机并不单纯。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公众仍然非常迷信专家,不相信普通人,专家污染专家治,很难!

  我们有责任给子孙留下干净的生存用水土气。

  我们有责任给子孙留下干净的精神文化水土气。

  文化圈用人拐点到,各类问题才能迎来新生,文化治污才有希望。

  写于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