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李光满:三件事,三次思想交锋!

1.jpg

  短短两个月内,中国舆论场经历了三次思想交锋。大家不禁要问:交锋从何而来?谁与谁交锋?有何意义?有何影响?

  最近,一则报道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报道称,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基层供销社总数达1373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2025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150万。媒体又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新闻注意到,供销合作社全系统2021年销售总额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随后,媒体又从多个省份了解到,湖北发生的事在全国并不是个案,而是带有集中爆发的意味,供销社正在经历一个从恢复到复兴的跃升过程,正在迎来全面爆发期。资本市场非常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动向,与供销社有关的上市公司在A股突然爆发,并且形成了“供销社板块”。

  供销社于建国初期成立,经历了颇为曲折的历史,多次兴废,1982年被撤销,仅保留牌子,此后又多次忽隐忽现若存若亡地经历改革阵痛,但供销社始终没有消亡,而是在社会大众和媒体视线之外默默生存。当媒体突然报道其年销售额高达6.26万亿元的时候,人们才突然发现,那个一直都似乎不存在了的供销社系统却已经长成了一个巨人。显然供销社一直在偏僻的农村存在,一直在渐渐荒芜的乡野存在,一直在农民身边默默生长,一直都伴随着基层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一直在以低价方便快捷为农民提供农药、种子、农机、化肥、金融服务。供销社一直在深耕广大而广阔的农村市场,并获得了极大发展,供销社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社会,我们农村、农民、农业需要供销社。是的,因为需要而生长,因为需要而发展,因为需要而壮大。

  然而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各地要扩大供销社覆盖面、大幅扩员的消息刚一出现,就被一些具有敏感政治嗅觉的人捕捉到了。他们不是在进一步了解事实后进行客观分析和展望,而是立即将供销社与计划经济联系起来,立即将粮票、布票、肉票、棉票、公共大食堂这些某段历史上的一些标签式现象联系起来,并立即对供销社的发展进行口诛笔伐。在他们的意识里,供销社就是计划经济,供销社的回归就是计划经济的回归,就是要抛弃市场经济,就是要用国营供销社取代民营经济。我们不禁要问,供销社真的是要恢复各种票证、是要恢复公共大食堂吗?显然不是,但某些人为了一棍子将供销社打死,不惜罗列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攻击。

  他们立即给那些赞成和客观看待供销社发展的人贴上标签:要让供销社回到过去,要增加几百万铁饭碗就业人员,要垄断全国商品零售市场,中国要全民搞大锅饭,中国要回到计划经济,中国要全部国有化。我不明白,给赞成和客观看待供销社发展的人贴上种种标签的这些人,到底为什么会如此恐慌,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到底为什么会如此愤怒?供销社到底触碰到了他们的哪些痛处?

  这里我们不进行计划与市场的理论探讨,也不对供销社的发展是否就是要搞公共大食堂、是否就是要回到各种票证时期进行批驳,我只是感觉,这些人所具有的某种政治敏感令人吃惊,甚至令人感到可怕。这些年供销社在偏远乡村默默地苦苦地耕耘,在贴心地为农民服务,他们所做的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民营资本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事,他们有哪一点哪一条威胁到了那些民营资本的存在?他们又有哪一点与计划经济、大锅饭、公共大食堂以及垄断经营有关联?

  我只能理解为,一些人、一些势力,对供销社有着天生的政治敏感或过敏,他们害怕和恐惧一切与计划有关的东西,害怕和恐惧一切与政府管控有关的东西,害怕和恐惧一切公有、国有、集体所有的东西,害怕和恐惧一切可能会阻挡他们渗透、垄断、控制一切经营领域、一切获利渠道的东西。

  我感觉,这就是一场思想交锋,这场交锋的核心和本质不是供销社的问题,而是我们社会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资本服务的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发生的另外两场具有同样性质的思想交锋。

  前不久,温铁军教授提出了一个“人民经济”的观点,温铁军说,“我们把维护主权、自主发展、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经济体都叫做人民经济。”并提出了“人民经济”的四个特征,即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和人民性。

  温铁军对这“四性”的解释是,“自主性”和国家经济主权的形成、维护高度相关,如果这个经济体不是我国自主的,而是外国介入形成的,那它当然要形成它的收益服务于海外的利益集团。“在地性”包括对资源的开发,如何让这个开发的收益反哺本地,让资源的开发变成本地的可持续等等,自主性和在地性是与维护主权相关的。“综合性”则是指企业并不是单纯以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追求在地的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人民性”有一个很重要的财产关系上的特征,就是全民所有制,看今天的中国,客观上已经形成占有相当份额的国有企业,人民对这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仍然拥有从财产关系到分配关系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怎么体现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内涵。

  温铁军的的观点是否合理可以讨论和论争,却不想一批“经济学家”却突然跳出来,顾不得所谓“经济学家”的体面和所谓“学人”的修养,对温铁军不仅进行攻击,而且进行谩骂,颇有泼妇骂街的味道。他们称温铁军的“人民经济”观点是要搞“闭关锁国”,是“画地为牢”,是“自给自足”,是要办大社会,是要搞“一大二公”,是信口开河,没有逻辑和常识,莫名其妙,荒唐怪诞,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甚至说温铁军“祸国殃民”,缺乏最起码的良知和常识,甚至骂温铁军不配做个人。他们称温铁军的观点是要否定市场经济,是要鼓吹回到计划经济和在中国搞封闭,温铁军的提法引起了民营企业家的普遍担忧,他们希望中国沿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这些话是否跟最近一些人对供销社口诛笔伐的语气极为相似?几乎就是同一伙人说出了同样的话,虽然对象不同,立场和观点却是完全相同的。

  这些“经济学家”为什么对温铁军提出的“人民经济”如此视为洪水猛兽,要对温铁军杀人诛心呢?真的是因为温铁军要鼓吹计划经济,要否定市场经济吗?真的是要闭关锁国吗?我想并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因为温铁军提到了“人民”二字,希望我们的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经济,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经济。这恐怕才是温铁军与这些主张“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所谓“经济学家”们思想交锋的本质,是否为人民服务是这场思想交锋的分水岭。

  还有一件事,也同样令人警醒。前不久中国历史研究院撰写了一篇论文《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这本是一篇普通的学术论文,却突然在网络上引发极大争论。有人称中国历史研究院写的这篇论文是要为早已定论的“闭关锁国”翻案。这个“闭关锁国”是不是很熟悉?就是前面那几个所谓“经济学家”们给温铁军扣上的同样一顶帽子。

  中国历史研究院认为中国近代史上并无“闭关锁国”,只有“自主限关”,而“自主限关”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殖民主义者血腥东扩的步伐。我以为这一观点很有意义。西方殖民主义对全球的殖民过程是相当血腥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次征服。前有整个南北美洲被西方殖民者屠杀、占领、奴役和掠夺,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和欧洲、美洲之间进行可耻的奴隶贸易的罪恶历史,更有西方殖民者对中国从事鸦片毒品贸易,一旦中国禁止鸦片毒品贸易,这些殖民者就发动鸦片战争,以炮舰打开中国国门,他们打开中国国门不是要向中国输送科学和文明,而是要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对此,我们确实需要“自主限关”,否则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失去了正当性,中国对西方列强的反抗、反殖民主义斗争就失去了正当性。

  现在我们史学界有些人认为因为“闭关锁国”而导致中国衰落,而少有人认识到中国如果不搞“自主限关”就完全可能像印度、菲律宾、拉丁美洲、非洲一样,在西方殖民者的铁血面前,彻底沦为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自主限关”对当今中国仍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无限开放,而不是有限开放,自主限关,对国有工业、农业加以保护,如果我们在美国发动的一次又一次贸易战科技战面前只会被动挨打、顺从其意地无限扩大开放,那么我们经济、金融主权就可能完全沦丧,就会彻底成为美国的经济、金融殖民地。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对中国发动的其实是一次新的同样血腥的殖民战争。

  是“闭关锁国”还是“自主限关”本是学术课题,可以讨论,甚至可以争论,却遭到了一些人无限上纲上线的攻击,从而引发了又一场非正常的思想交锋。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非常突兀地出现了三次非正常的网络事件,也可以说是三次思想交锋。

  我想,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我们要把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站稳中国立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这才是我们思想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进行思想交锋、进行理论讨论的根本遵循。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