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我替父亲看到了可爱的中国” ——沉痛悼念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同志

1.jpg

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同志逝世

  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10月3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退休干部,原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劳资科经济师,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名誉会长,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同志,因病不幸于2024年10月3日上午5时在南昌逝世,享年92岁。

  讣告称,方梅同志系江西弋阳人,1932年11月出生,1951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方梅同志为人谦和热情、宽人律己,生前十分重视省方志敏研究会的工作并经常亲临研究会给予亲切的指导,出版《方志敏全传》《方志敏和她的亲人们》《方志敏的家国情怀》等重要著作,为方志敏精神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奉献了一生。

  据报道,方梅是方志敏烈士唯一的女儿。方梅出生时,父母把她寄养在当地老百姓家中。方志敏有时抽空回村看望女儿,看着患病的女儿痛得嘶哑地叫着,他的眼泪直流。

  1934年夏,方志敏最后一次与女儿见面。那天傍晚,他抱起2岁的方梅亲了又亲,转身即成永别。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赣江边就义。

  方志敏牺牲时,方梅才3岁,只能看着爸爸的照片长大。儿时的方梅,记忆中并没有父亲的影子,但她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

  《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是方志敏同志在狱中,于人生的最后时刻以生命写就。在狱中的100多天里,在死亡的注视下,方志敏把自己被浓缩的生命,注入笔下,融入这些手稿。

  方梅21岁那年,母亲送给她一本父亲写的《可爱的中国》,她第一次触摸到父亲的文字。“从此,我懂得了‘祖国’的意思——祖国,就是生养了我们、值得像父亲那样的千千万万烈士用生命去保护的母亲!”

  “父亲憧憬着将来会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中国,他自己很清楚,这个中国他看不见,但是为了她的到来无怨无悔。”方梅说,“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我都去过。我替父亲看到了可爱的中国。”

  【附录】

我替父亲看到了“可爱的中国” ——访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

王健根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烈士用忠诚和鲜血完成的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中,我们清晰可见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清晰地感受到他对未来满怀期望,对新中国充满美好憧憬。

  在方志敏的女儿方梅看来,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蕴藏着父亲对自己、对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期许。可惜,在那个战乱年代,方志敏最终还是没有躲过敌人的追捕、杀害。

  初夏时节,万物勃发。89岁高龄的方梅在自家客厅里接受笔者采访时,欣喜堆满了脸庞:“我替父亲看到了可爱的中国!”

2.jpg

【母亲缪敏在《可爱的中国》扉页上给方梅写下的留言】

人们传颂中的父亲

  方志敏和缪敏共生育5个孩子,四子一女。方志敏为他们分别用“松、柏、竹、梅、兰”命名,是父亲对于子女们未来的期盼。

  因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方志敏夫妇俩缺席了几个孩子的成长。

  方梅说,我虽然只见过父亲一次,但是足够我怀念一辈子的了。

  1932年的隆冬季节,国民党反动派调动了近40万兵力,对苏区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方梅就是出生在这次反“围剿”的战火中。当时,敌人已经冲进了村子,缪敏是在转移途中自己扯断脐带,把方梅带到了人世间。在连绵的战火之中,他们夫妇俩根本来不及享受为人父母的喜悦,把刚出生的女儿托付给了当地一吴姓村民家中寄养,便匆匆地奔赴战场。

  待战事稍作平息,夫妇两人立刻返回到老乡家中看望女儿。当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异常恶劣,新生儿瘦小体弱,缪敏担心女儿挨不过这个严寒的冬天,在一旁的方志敏却很乐观地说:“生于严冬的梅花,恰恰也是生命力最最顽强的!”

  于是,方梅就此得名。谁又能想到这是父女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见面。

  方志敏牺牲后,敌人要斩草除根,四处搜捕方志敏的后人。为了便于藏匿方梅,养父将她改随自己姓,叫“吴梅姩”。

  1935年8月6日,36岁的方志敏英勇就义时,方梅年仅3岁,还不识字。记忆中根本没有父亲的影子。

  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方梅是通过身边人的描述,才建立起对父亲方志敏的认知。

  父亲的名字在当地村民中口口相传,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乡亲们把他形容成“骑白马、挎双枪,威风凛凛,文武双全,来去无影……”的神兵天将。方梅回忆说:“即使记事以来就未与父亲谋过面,但是我一直认定父亲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内心对他既崇拜又敬爱。”

  方志敏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

  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企图在他身上捞取“油水”。结果,他们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旧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连他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连连。国民党士兵忍不住惊叹:没想到战功赫赫的将领竟然如此清贫!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监狱中,方志敏坚持用笔在战斗,他写下了包括《可爱的中国》《清贫》《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近14万字的著作。

  1935年5月2日,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走入了倒计时。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被敌人秘密处决。

  回首方志敏之前被国民党逼着写下的自述书,全文只有一句话,其精神内涵却厚重无比:“年36岁,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谨述如上。”

  1953年4月,毛泽东在视察浙江登莫干山时,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并称赞方志敏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一次高层研讨班上,向新进入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深情地说:“方志敏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深受感染。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期待,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都要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

父亲留下的遗产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方梅和其他兄弟都被寄养在当地村民家中,根本没有条件进入学堂,方梅错过了人生中最黄金的读书时期。一直到了1949年8月,全国解放在即,母亲缪敏费尽周折找到了方梅,并将她接到自己身边,送她到江西省上饶地区烈士子弟学校读书。

  此时,方梅毕竟17岁了,根本不愿意读书,三天两头就往乡下跑。她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严厉,整天把她关在房间里写字读书。直到有一天,母亲非常痛心地对她说:“如果没有把你培养成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就是没有完成你父亲的遗愿,就是对不起你父亲!”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方梅。从此,她开始发奋用功读书。

  1953年深秋季节,经过4年时间的学习,方梅开始能阅读一些简单的诗文了。一天,母亲将一本书郑重地送到她手中。接过书,她才知道,这竟然是父亲方志敏的遗著之一《可爱的中国》。

  母亲在书的扉页写道:

  “梅儿,这本书是你爸爸在狱中用血泪写出来的遗言,你要反复的精读,努力的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纪念你爸爸未竟的事业!”

  母亲的心愿就是要女儿尽快了解父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是方梅识字习文后独立阅读的第一本书。当21岁的方梅翻开这本书第一页时,心中立刻升腾起一种神圣的感觉:总算不用从其他人的口中了解自己的父亲了。方梅说:“我触摸着书中的文字,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这些话语仿佛是父亲在对自己亲口述说。尽管还有些不认得的字需要求助别人,但书中一再提及祖国母亲、对祖国深深的爱、对美丽母亲被残害剥削的刺骨心痛……都在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震撼,给予我前所未有的启示。”

  《可爱的中国》是父亲留给方梅最好的精神遗产。

  从《可爱的中国》起,方梅才开始真正认识父亲、了解父亲,渐渐懂得父亲说过的话,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对我来说,父爱是以回忆方式、以精神力量存在的。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无上光荣。虽然我不能像父亲那样的建立丰功伟绩,但我可以继承他的精神和气节。”

  1954年,方梅开始工作。1958年夏,她被调到新成立的瑞金大学工作,负责图书室的筹建,从购书、分类、上架到外借,包括阅览室的维护工作等等,都由她负责。虽然成天忙碌,但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她在图书馆里看了许多书,也接触到了更多父亲的书,这都帮助她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了父亲。因为经常看书,每次看完书总觉得有一些心得体会,于是她开始了写读后感、写日记,这大大提高了她的文笔,也增长了更多的社会阅历。

  1972年,方梅调到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工作,这也使她与在南昌工作的母亲能够朝夕相处了。

  “此时母亲苍老了许多,她虽然在江西省卫生厅担任副厅长之职,但她生活非常朴素,自己浑身是病,却从来不去医院看病、取药。母亲总是说,等什么时候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了,我再去看自己的病。”最终,没有在自己身上“浪费”一分钱医药费的母亲,没能躲过病魔的无情吞噬。1977年7月,缪敏因脑溢血在南昌病逝。

3.jpg

  【1949年8月方志敏的母亲金香莲(右2)、岳母胡珍连(左2)、妻子缪敏(右)和女儿方梅合影于南昌】

  母亲去世后,赣东北苏区的一些老同志还是经常来家里坐坐。方梅就代替母亲热情招待来客,延续着与父亲革命战友、家乡人民的血肉联系。他们一起回忆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畅谈有关父亲许多的具体事情……父亲的形象在她心目中变得更加完整、丰富起来。

  “听过的故事越多,父亲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就越清晰,为父亲立传的念头也越强烈。我希望通过书的形式让父亲的精神得到传扬,让他的事迹以这种方式被镌刻。”方梅如是想。

  此时,方梅开始有意识地积累阅读量,竭力查阅与父亲相关历史资料。

4.jpg

【方梅讲述方志敏的故事】

续写“可爱的中国”

  读懂父亲,做父亲理想、信念的传承人。

  1986年退休后,方梅开始全身心投入了寻访父亲革命足迹的事业。她跑遍了闽浙皖赣沪苏等父亲战斗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采访知情人士1500余人。每到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听说她是方志敏的女儿,都给予了热情的接待。

  不论走到哪里,她都随身一个挎包、一支笔、一个本子,查阅摘录资料、采访知情者。有时一个问题没有弄清,她会连夜跑回去将对方的门敲开、追问……沿着父亲的革命足迹,她见证了从漆工暴动、“两条半枪闹革命”,再到“弋横起义”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从创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组建红十军团、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再到被捕入狱、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父亲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展现出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历历在目,跃然纸上。10年间,她写下了近300万字的笔记,方梅真正走进了父亲的生命,走进了父辈的历史。

  从1995年年初开始,方梅便一头钻进了写作之中。

  她养成了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写作的习惯。“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嘈杂的声响干扰,我的脑子最清醒,写作有灵感。”只读过4年书的方梅,写作之路何其艰辛可想而知,她常常是写了撕、撕了写。为了准确描述父亲战斗生活的点滴,有时一个段落要反复修改二三十遍……其间,她还患上了严重的眩晕症,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为了早日康复,她硬撑着走下病榻,一手扶墙一手拄木棍,坚持室外运动锻炼,跌倒了爬起来再走……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也时时折磨着她,四肢关节处出现变形,她便用绷带紧紧地捆绑着。

  在写到最后一章“为了可爱的中国”时,方梅心潮澎湃,含泪记述了父亲在监狱里的苦难与斗争。“父亲去国民党军法处,与其说是囚禁,倒不如说是在战斗——在狱中7个月时间,他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誓言和近14万字的著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10月,历时15年的磨砺,经过13次易稿,一部包含女儿心血40万字的传记文学《方志敏全传》,在方志敏同志一百周年诞辰前夕,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方梅献给已故父亲百年纪念的厚礼,也是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奉献的一份宝贵精神食粮。2006年5月,她又写下了《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

  方梅告诉笔者,自己正在写作《方志敏和他的战友……》。

  “在我父亲所处的时代,爱国就是要救国。他一生忠贞不屈,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都是为了救国救民。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爱国就是要建设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建设得更加可爱。父亲毕生都在为一个可爱的中国而奋斗。”她常到父亲的墓前祭奠,“如今,我看到了时代的变化,祖国的日新月异、繁荣昌盛,作为女儿,应该把这一切写下来,也算告慰九泉下的父亲。”

5.jpg

【方梅应邀宣讲方志敏的信仰与追求】

  如今,全国各地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是宣传方志敏精神的学习、演讲、活动,方梅都会义不容辞地参加、宣讲。方梅还担任着江西省“方志敏研究学会”理事、名誉会长,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顾问,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传承着方志敏烈士的精神,也带动了周边许许多多的人学习方志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讣告消息转编自“中新网”“政事儿”“新华社”“人民网”“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等;附录专访文转编自“铁军传媒网”,原载于《民主与法制》周刊)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