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从“张灵甫是烈士”到纪念韩国“李伪军” ,是乌龙还是精心策划?

  某高校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活动展板,背景士兵的形象,竟然是作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死对头美军的帮凶,南朝鲜的李承晚领导的“李伪军”!

640.webp.jpg

  这一形象的来源是首尔战争纪念馆前的韩国“国军”雕塑。

20201118_154153_047.jpg

  这玩笑开大了,它不是一般的张冠李戴,而是政治立场的完全颠倒。

  无独有偶,前些年甚至有大学生通过祭扫所谓的“张灵甫烈士”来“继承革命传统”。

20201118_154153_048.jpg

20201118_154153_049.jpg

20201118_154153_049.jpg

  从网友梅新育的帖子上面了解到,这两宗“政治乌龙”事件,都与同一所高校有关。

20201118_154153_051.jpg

  什么叫“烈士”?有人还曾经玩弄偷换概念的诡辩术,煞有介事地为这种做法正名,称张灵甫是“民族性的烈士”。

20201118_154153_052.jpg

  是这样吗?我们首先应该弄清“烈士”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烈士就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其实也曾经对烈士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烈士”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清楚。是不是“烈士”?是谁的“烈士”?看的就是他为什么而献出生命。

  某些人共同的荒谬之处在于偷换概念,把烈士的定义由“为……而死”偷换成为“曾经做过什么,后来死了”。

  张灵甫算不算“烈士”,要看是在什么政治势力和什么人心目中。就因为他死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所以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认定他是“烈士”。很简单,他在阻碍新中国的成立中虽然没有成功,却“成仁”了,所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心目中,他就是“烈士”。

20201118_154153_053.jpg

  关于这一点,还是台湾的媒体说得比较客观和一针见血:

20201118_154153_054.jpg

  一语道破天机,国内的前朝遗老遗少们玩移花接木的诡辩术,把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出过力,后来在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丧命的“反共‘烈士’”张灵甫,说成是“抗日英雄、烈士”,为顽固的反共分子树碑立传,进而否定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为张灵甫招魂的事情集中发生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2015年之前,那时候为了有利于两岸和解,大陆方面对台湾国民党当局释放出很大的善意,而国内的自由派尤其是所谓的“国粉”趁机大肆为历史上顽固的反共分子招魂,为民国时期招魂。

  而现在却出现纪念抗美援朝用的却是美国侵略军的帮凶的形象的怪事,就令人费解了。

  如果说是一般的张冠李戴,说不过去,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作为志愿部队援助朝鲜的,其军服很有特点,按照国际惯例,是缝有几道竖线的,这一点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军服都不一样,很容易区别,跟美军、南朝鲜的“李伪军”的军服更加是区别明显。如果张冠李戴为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或者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人民军甚至是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军队也不至于那么离谱。这是属于祭祖拜错祖宗,甚至是把敌人当成祖宗来拜祭,这问题就大了。

  试想,假如美国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若干周年的活动中,让穿着纳粹德国军服或者是日军军服的人员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在美国的大庭广众面前,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平心而论,也许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的展板上,拿“李伪军”的形象作为正面形象的人不一定同那些要纪念“张灵甫烈士”的人那样有政治目的,也不一定同那些穿着日本侵略军服装招摇过市的“精日”分子那样有政治目的。但是性质也实在是太恶劣了。

  对于前段时间刮起的为张灵甫招魂的妖风,现在后续的处理结果出来了。

  网传,粟裕将军的儿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粟戎生最近发微博告诉人们,山东省迅速整改孟良崮张灵甫纪念碑等设施。

  至于某高校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的展板上把“李伪军”的形象作为正面形象的“乌龙现象”不管是“精美”分子、“精韩”分子有意而为,还是由于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闹的大笑话,相关高校都应该就此问题给广大网民一个说法吧!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