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迎春: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是“内需不振”的根源——评《内需不振与泡沫经济的根源何在?》

  网上发表了贾根良教授《内需不振与泡沫经济的根源何在?》一文(以下简称《文章》),文章指出:“概括起来说,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主要通过资源、工资和投资机会三个方面严重地抑制了内需经济的发展。”强调建立、发展“国内大循环”,认为这样可以解决内需不足和泡沫经济的问题。文章把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对立,把外资与“内需与内地资产”对立,就是没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对立,甚至于通篇没有资本主义的概念;文章论及“刘易斯剩余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经济发展理论”,结合他的《六亿人倍增计划》一文,讲到“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现代货币理论学派、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学者和美国丹佛大学经济学系教师黄逸江博士的论文”等大量西方经济学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踪影,表明他没有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知道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分。

  内需不足与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是实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只要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不论是国际大循环还是国内大循环,必然出现内需不足与泡沫经济。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绝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谓的“大循环”、“外向型”经济,就是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马克思早就指出,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无产者。资本家剥削无产者的剩余价值,占有利润;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工资。工资的本质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因此,在雇佣劳动制度下,无产阶级必然贫困,所谓的“内需不足”是一种客观必然;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政府——总资本家必然要大量发行纸币、债券,发展资本市场,倒买倒卖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倒买倒卖住房,出现所谓的“泡沫经济”。

  《文章》说:“概括起来说,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主要通过资源、工资和投资机会三个方面严重地抑制了内需经济的发展。

  第一,它把资金、资源和劳动力虹吸到沿海的出口导向型部门,造成了内需发展的资金和资源严重不足,这与它旨在解决沿海与内地之间争资源和争市场的矛盾南辕北辙。

  第二,它还造就了一种低工资的“血汗工厂”体系,从而成为内需长期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我国目前严重的泡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实施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严重后果。”

  《文章》还说:“沿海地区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战略实际上是一种与内地和内需产业争资金、争资源和争夺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机制:沿海地区吸引的外资和出口创汇越多,从内地或内需产业吸走的资金和资源就越多,内地发展就越缓慢,内地或内需产业也就越贫困。”等等。

  《文章》说:“沿海地区”与“内地和内需产业争资金、争资源和争夺劳动力”,纯粹是作者的一种主观臆想。事实是国内的“民营企业”即资本家,也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或者是给外资加工,赚取外汇;对于国内的资产阶级来说,赚钱(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才是目的,他们根本不关心内地经济发展不发展;他们与外资一样,同样造就了“一种低工资的‘血汗工厂’体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管是国际大循环还是国内大循环,都必然出现“泡沫经济”。总之,只要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不论是外国资本还是国内资产阶级,必然出现内需不振和泡沫经济的问题。君不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美国、日本或者欧洲国家,哪一个不是负债累累,不仅政府负债,老百姓也是债务沉重;哪一个国家又不是大肆发行纸币,倒买倒卖债券、股票、期货,倒买倒卖房屋等。

  而毛泽东时期的经济,根本不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相反,群众不断增长的购买力推动着生产发展。尽管生产高速发展,但是,消费品生产仍然供应不足,粮食大幅增长、自行车、手表等成倍增长,但是,还要“凭票供应”,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嘲笑为“短缺经济”;那时根本就没有资本市场,更没有倒买倒卖住房的可能。总之,毛泽东时期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根本不存在内需不足和泡沫经济。可见,只有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解决内需不振和泡沫经济问题。

  文章历述国际大循环的“弊病”,主张“选择”国内大循环,还写了《六亿人倍增计划》一文。对此我写了《白日美梦——评贾根良的<六亿人收入倍增计划>》的文章,批判了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就不重复,请看附件。

  总之,贾根良教授读了很多西方经济学大家的书,运用的都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就是没有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不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没有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因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时,实际上是用“精神鸦片”麻醉广大群众,给群众灌输幻想、希望,让他们安心、踏实地作雇佣奴隶。这里不是想要责备贾根良教授个人,而是要批判西方经济学,说明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改革开放时期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

  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经济学吧!

迎春:白日美梦——评贾根良的《六亿人收入倍增计划》 

  最近网上发表了贾根良的《六亿人收入倍增计划:国内大循环战略的突破口》(以下称《文章》)一文深感震惊。如果贾根良再做一个创造“经济奇迹”的计划,我国会不会出现“经济奇迹‘第二季’”?

  《文章》中提到“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现代货币理论学派”、“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学者”和“美国丹佛大学经济学系教师黄逸江博士”的论文等,唯独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典型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文章。

  现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存在着本质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两者的哲学基础根本对立。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按照长官意志(或者说是社会意志)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则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自然规律。”(《资本论》第一卷 第11页)列宁进一步指出:“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继续性;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照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照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别名。唯物主义并不像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10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不仅是被马克思的《资本论》“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列宁选集》第一卷 10页)也已经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周期性地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历史事实是自1825年以来,几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929年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至今还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谈虎色变。资产阶级政客、学者千方百计想“熨平”危机,反复采用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政策,但就是不能“熨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尽管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但仍然坚持历史唯心主义,说什么:“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现后不致于扩大成为長期持续的萧条状态。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在等待资本主义在最后的危机中崩溃的话,他们就是徒劳的。”(《经济学》第12版 萨谬尔森等著 第313、330页)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尽管各国资产阶级政府运用了所有经济学的知识和措施,经济依然处于“持续萧条状态”,再一次证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证明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邓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结果必然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吸引外资、实现雇佣劳动经济制度,还能够保持公有制经济吗?当然不可能!外资、私人资本要自由地购买劳动力商品,能够允许不能解雇、实行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和单位分房的公有制国营经济存在吗?当然不可能,否则资本家就购买不到劳动力商品,外资还能够存在、发展吗?!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根本对立的!既要吸引外资,又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是白日做梦!事实上我国的经济已经实现了雇佣劳动制度,成为共产党领导雇佣劳动经济的一种过渡形态的社会。

  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外贸之后的一段时期,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这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表现,根本不是什么“奇迹”,而是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死胡同”。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生产过剩暴露无遗,再一次证明了经济规律不可抗拒。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国政府坚持要“克服”危机,采取“大手笔”,投资四万亿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结果如《文章》所说:“‘十二五’期间(2011-2015)四万亿投资导致的大量供给过剩引发了‘十三五’的‘去产能’,这种教训就在眼前”。

  以后另一位政府的领导人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等等。结果奇迹没有出现,而失业问题却凸显出来,他又提出发展“地摊经济”。“经济奇迹‘第二季’”变成了发展地摊经济。可见,经济不会按照长官的意志发展,而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急剧下降,生产过剩暴露无遗,政府、学者们提出扩大内需。但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内需不可能扩大,必然造成生产过剩: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仅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决定了劳动者消费能力低下,不可能“扩大内需”;另一方面资本家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拼命地发展生产,从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必然,周期性爆发危机是客观规律。我国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生产过剩,不管政府是采用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不可能解决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问题,扩大内需的意愿不过是一些人的美梦。

  现在又提出“国内大循环战略”,贾根良更设想出“六亿人收入倍增计划”,这和以前的扩大内需之类的口号都属于人们的主观意愿,是一场美梦。在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下不可能“扩大内需”,这是由雇佣劳动制度决定的。

  《文章》说:“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最低工资年均增长率13%以上的计划(最终完成年增长率为13.24%),有力地推动了内需的增长。但在2016-2019年,最低工资年均增长率却降到了6.6%。”2016-2019最低工资年增长率降到了6.6%,没有达到13%以上;“十四五”期间的收入倍增计划肯定又是一个唯心主义的白日美梦。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社会学能够成为科学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社会科学领域历史唯心主义猖獗、形而上学盛行,不仅经济学领域如此,社会学的各个领域都一样。这里仅以外交领域作为典型。

  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资产阶级之间弱肉强食,这是事物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早已揭示的本质。但是,我国的一些人却把中美关系说成是“夫妻关系”,反复告诫“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资产阶级就是唯利是图,但是,一些人却谆谆告诫美国,“不要为一己私利”破坏了世界大局,这不是“对牛弹琴”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嘛!

  可见,我国的社会科学领域已经被历史唯心主义彻底统治,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开展一个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群众运动,让历史唯物主义重新确立在我国占据统治地位!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