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张文木|读史: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

 

  近几年是我们实现祖国统一条件最有利、最成熟的时期,由于它最成熟,按照辩证法,它同时也最脆弱,因此时机稍纵即逝,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延宕乃至突然打断台湾问题的解决进程。

  比如,1950年新中国登岛解放台湾的进程就为年底发生的朝鲜战争所中断。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又将解放台湾问题提上日程,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重申“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8月11日,周恩来在政府委员会作外交报告,强调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外人干涉。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议。[1]1954年9月,中国东南沿海炮声大起,至次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并夺取一江山岛和大陈岛。195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据守福建省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惩罚性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然而,这次解放台湾的考虑又为1959年9月苏联赫鲁晓夫到美国与艾森豪尔会面和随后的中苏关系恶化而暂搁。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再次启动,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第一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就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是“要加紧经济建设”。[2]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八年后即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的去世和李登辉“主政”,两岸统一进程再次受阻。邓小平听到蒋经国逝世的消息,他立刻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在听取了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对台工作小组的报告后,邓小平表示,蒋经国健在时,“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3]

  时间一晃30多年过去了,今天,历史又将祖国统一的有利时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前车有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我们当认真总结。

  注释:

  [1]《作家文摘》编:《决策内幕》,现代出版社2014年版,第25页。

  [2]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第一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就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是“要加紧经济建设”。在台湾问题上,小平特别强调说:“我们要力争八十年代达到这个目标,即使中间还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也始终是摆在我们日程上面的一个重大问题。”参阅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240页。

  [3]转引自吕发成著:《砥砺初心》,研究出版社2019年版,第50页;郭晨:《统一大业 台海交锋六十年全景纪实》下,天地出版社2016年版,第857页。

2023.2.24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