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郝贵生|也谈“‘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来决定” ——与王立华同志商榷

  我与王立华同志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王立华同志近些年在宣传毛主席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方面做了极其大量的工作,写过许多文章,做过多次演讲,是全国红色网友非常敬佩的捍卫毛主席、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杰出的战士。近日微信上看到朋友发来的王立华同志发表在昆仑策网10月7日的一篇文章《“市场决定作用”究竟由谁来决定》(见附录),读后不大同意王立华同志的见解。本着学习讨论的态度,现写拙文,与王立华同志商榷。

  一、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完全是等同概念

  王立华同志论证“‘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来决定”这一命题的大前提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在这一大前提之下,讨论决定市场经济的主体究竟是谁?那些主张坚决主张私有化、市场化的人,主张决定资源配置的起决定作用的主体就是资本,就是企业家。王立华同志严厉批驳了这种观点。主张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决定经济资源配置的包括三方面主体。第一主体是“人民”或者说“居民”,第二主体是企业,第三主体是政府。笔者不大赞同王立华同志的这一观点。要害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

  王立华同志说:“什么是市场?市场的本来意义,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机制,即指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把人财物等资源吸引和配置到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相对短缺、效益相对较高的生产部门或类别去,从而自动调节社会供给与需求平衡。这种社会供给与需求关系背后,实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部门之间及其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概念是对的,但必须分清封建社会的市场、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市场。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封建社会就已经存在“市场”。但封建社会不是“市场经济”,它本身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存在劳动者把部分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但不是主导部分。封建社会为资本主义代替之后,不仅把全部或大部分劳动产品拿到市场用来交换,而且把劳动力和土地也拿到市场交换,这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讲得清清楚楚。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与封建社会市场的本质区别。但马克思《资本论》中没有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这种“市场”就是“市场经济”。

  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把这种“市场”就称之为“市场经济”。他说:“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的任何法律也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都转交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列宁全集》第10卷第407页,黑体字为笔者所加)。从这个意义说,资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概念,本质是一回事,三者完全有同一性。(见笔者《资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等同性》一文,可上网搜索)。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但社会主义不可能消灭商品。毛主席讲得非常多了,但这种商品只是部分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交换,但不包括劳动力和土地。整个社会生产不是按照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剩余价值规律进行,而是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因此这种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原苏联及中国前三十年就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原苏联正是按照这种经济体制,在短短五、六十年,把自己建设成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为了掩盖资本主义赤裸裸的经济剥削现象,把世界上存在的主要国家区分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类国家,开始使用“市场经济”概念。他们把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既完完全全的商品经济称之为“市场经济”国家。把社会主义国家称之为“计划经济”国家。资本主义不仅把本国变为市场经济,也力图把整个世界变为市场经济。而且上世纪联合国所划分的“市场经济”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标准就是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划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把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国家。

  二、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创新”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指鹿为马”式的概念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官方媒体把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污蔑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而造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于是某位大人物南廵讲话中,就开始鼓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首先说,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讲到这里完全是对的。但“手段”不等于“体制”,他却由两个不同“手段”偷换概念、无任何逻辑地推论出“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于是就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把劳动产品推向市场,也可以把劳动力,把一切生产资料推向市场。这典型地把“市场”与“市场经济”混为一谈,因为后者不是手段,而是体制,由此形成了这样一个极其荒谬的驴唇不对马嘴的“指鹿为马”式的概念。恩格斯曾经批判杜林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方法,把毫无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主观捏合一个“创新事物”时说:“如果我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的统一体中,那它决不会因此就长出乳腺来。”(《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杜林的主观主义的综合思维法。其实行的前提必然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推向市场,由此导致这种“经济体制”必然是私有化、市场化。这难道不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行资本主义之实吗?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难道不是沿着这种私有化、市场化的道路飞奔吗?当然这种“社会主义”有两种: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它与市场经济“风马牛不相及”。另一种就是某位大人的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这种离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荒谬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确实与“市场经济”能内在结合在一起,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变成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其运行的出发点完全变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则“人本性自私论”。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搞的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趋势。那些熟知“市场经济”的私有者、私有观念的人必然把支配和调节资源配置的主体归结为掌握生产资料、土地、劳动力的企业家。建立在私有经济基础上的所谓“政府”不可能“以人民为中心”调节资源的配置。近几十年来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中,究竟是“人民为中心”,还是“金钱为中心、资本为中心”,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正是这种市场化、私有化的改革进程,导致私营企业即官方讲的所谓“民营企业”客观上已经占主导地位。“两个毫不动摇”实质已经变成“一个毫不动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仅导致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发生质的变化,而且形形色色的私有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华大地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领域蔓延和泛滥开来,尤其极其严重地渗透到各级官员、知识分子和军队系统。2010年,由原海南省军区政委撰写、由中央党校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社科界诸多大佬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竭力吹捧的《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书赤裸裸地宣扬剥削阶级的人本性自私论,且要用这种“人性自私论”改造我们党和军队的阶级教育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这难道不是市场化对党和军队的极其严重的腐蚀作用吗?由此导致军队系统的腐败现象绝不亚于地方各级党政系统。(见笔者论文《<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究竟是什么货色?》,网上可搜索)在这种大环境下,谈何“以人民为中心”?谈何“人民之手”?谈何“人民支配资源的配置”?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谭吗?

  三、只有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才能由人民决定资源的配置。

  在官方、主流媒体和相当多的唯权力至上的学界知识分子甚至包括许多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浪高一浪、一波高一波的喧嚣声中,似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板上钉钉的“客观真理”。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绝对不会因为因为权力、势力而丢弃其客观的本性。谬误就是谬误,它绝对不会因权势和披上多么漂亮的外衣而变成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就是地地道道的谬误和谎言,“看不见的手”实则“人本性自私论”,永远不能成为“人民之手”。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死亡之路,是奔向共产主义的死亡之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讲过许许多多遍,且已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了极其突出伟大的成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最终标准,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才能真正由人民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府支配资源的配置,才能真正促进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建党初期形成的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初心、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2024年10月10日

  附录:

  王立华:“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决定?

  作者:王立华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10-07 10:09:56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二十大报告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已成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关键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要站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全面而深透地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什么是市场?市场的本来意义,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机制,即指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把人财物等资源吸引和配置到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相对短缺、效益相对较高的生产部门或类别去,从而自动调节社会供给与需求平衡。这种社会供给与需求关系背后,实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部门之间及其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说到底,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过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核心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社会化生产按比例规律的一种被动的实现形式。

  那么,“市场决定作用”究竟是由谁决定?

  有人说,由“看不见的手”决定。“看不见的手”是什么?是超人类的“上帝之手”吗?否!当初亚当·斯密是把市场上引导社会供给调节的社会需求变化称为“看不见的手”。而社会需求是人的需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当然在市场经济中没有钱不行,现实中的社会需求只能是人民群众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我们见到的生产过剩、经济萧条,根源在于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资本生产过剩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必然反映,是客观规律的惩罚。可见,所谓“看不见的手”绝不是什么超人类的“上帝之手”,说到底就是“人民之手”。

  有人说,由市场主体——企业决定。言下之意,市场决定就是资本决定,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就得听资本的,由资本说了算。回答是,同样不能成立!市场决定作用不是靠资本决定,市场主体也不只是企业。且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就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常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有三大市场主体:居民(消费者)、企业(生产经营者)、政府(管理调控者)。

  居民是市场第一主体,即社会消费主体。这也就是带有客观自发性的所谓“看不见的手”。市场决定作用,看起来是社会消费需求的决定作用,从根本上讲,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场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手中有钱,就可以调节供给发展,带来市场繁荣;人民群众手中缺钱,就只能抑制供给发展,带来市场萧条。

  企业是市场第二主体,即生产经营主体。这是受“看不见的手”指挥或惩罚的被动力量。企业作为市场第二主体,当然也互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导和创造着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但与第一主体比较起来,其所创造的市场需求只是派生性的,必须首先适应作为第一主体的居民消费者的需求。否则,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实际需求,第二主体之间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迟早要带来再生产循环中断,社会供求链条崩裂。所以从本质上说,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不但起不到决定作用,而且要受社会矛盾发展客观规律的约束或惩罚。

  政府是市场第三主体,即市场管理调控主体。政府既是公共需求的消费者,也是公共供给(包括管理和服务)的提供者,当然也是市场关系及其运行秩序的公共调节者。公共需求和公共供给,说到底都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也就是为最基本的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就是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调控者的基本职责。当然,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调控者同时也要为企业(生产经营者)服务,但为生产经营者服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消费者服务。

  通过市场三大主体功能分析,可见“市场决定作用”中的“决定力量”究竟是谁?不是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而是作为社会消费主体的居民;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调控主体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也就是为最基本的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一句话,所谓“市场决定作用”,不是由资本决定,而是由人民决定。正因为如此,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就必须在市场运行中,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充分发挥由人民群众需求引导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和前提。

  其次,要着眼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决定作用基础上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落到实处  

  前面已述,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调控主体,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二者运行的根本目的都是为社会消费主体居民(即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政府为企业服务,也正是为了保证企业运行不偏离这个根本目的。没有有效管理的市场,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所以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和良好市场环境。

  市场决定作用的发挥是存在微观局限的。而政府的有效管理不仅具有微观功能,更重要的在于其宏观功能作用。在当下,充分利用智能化革命提供的新技术条件,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建立全覆盖的国家控制的电商平台,成为能够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作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这应是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宏观和长远的决定意义。

  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本质是价值规律和按比例规律的被动实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盲目性缺陷。而新时代的中国政府作为高水平市场经济的管理调控者,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就是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和按比例规律的客观要求实施资源配置的主动性调节控制,防止发生经济紊乱和动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所当然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有计划是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规律的必然要求。改革只是改变计划的方式和作用,而不能改变对计划的客观要求。指望自发的市场调节以达到最优,只能是“乌托邦”。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证明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优势,坚持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作用的有机结合,是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推动并不断进化出全新的计划形态,一些企业家早就认识到社会“定制经济”可以成为现实,抖音算法甚至能够精准计算需求主动“按需推送”。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形势发展,应当借助智能化提供的条件推动市场体系现代化,推动市场由盲目决定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