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这是共和国首次面对原子、化学武器的挑战,这是共和国首次陆海空联合抗登陆演习,这是共和国首次邀请4国军事代表团观看演习。

1955年11月,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我军在辽东半岛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原子、化学武器条件下的方面军抗登陆战役演习,在世界引起了轰动。65年过去了,让我们来揭开这次演习神秘的面纱。

01、对付三大威胁是这次演习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面对现代化战争和中国近代史,深深感到中国面临着核武器、化学武器、帝国主义沿海登陆“三大威胁”。

1945年8月6日,美军一架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的万米高空投下了一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它在相生桥上空660米高度爆炸,造成20万人伤亡。

8月9日清晨,日本另一座城市长崎也遭到同样的厄运。美军飞行员向长崎投下了一枚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因为天气不好,着点偏离目标2000米,但伤亡人数仍达10万人之多。

从此,世界面临着核武器的威胁,中国也不例外。朝鲜战争中,美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后,艾森豪威尔扬言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并于1953年春季将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到冲绳岛。

继美国之后,苏联、英国又先后试爆了原子弹、氢弹。很显然,现代战争不可能回避核武器,中国不可能回避核武器。毛泽东在筹划发展中国核武器的同时,开始关注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对付核打击。

化学武器也是中国面临的巨大威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5年春天,世界第一支防化兵——德军“毒气施放团”诞生。4月22日,德军“毒气施放团”在伊普战斗中对英法联军施放了180吨氯气,造成英法联军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2410人被俘。

此后,英国、沙俄、美国、法国、日本纷纷诞生了防化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战受害国。

1940年夏,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日军为扼守据点,负隅顽抗,使用毒剂20余次,造成八路军大量人员中毒。

1942年,日军在“五一大扫荡”中,用毒几十次,并制造了毒死村民800余人的“北瞳”惨案。

日军在八年侵华战争中,共使用化学攻击2000余次,遍及中国18个省,使中国伤亡8万多人。

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美军违反国际公约,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了细菌武器。

为了有效地对付侵略者化学武器的攻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建立防化兵。1950年12月1日,毛泽东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化学兵学校。1951年入朝部队在师、团、营建立了防化分队,到1953年,全军已有100多个防化连。1955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了防化兵部。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的防化学战,也提到了我军的议事日程。

新中国面临的第三大威胁是帝国主义海上登陆。1840年鸦片战争,英军是从海上登陆的,此后的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大都是从海上登陆的。辽东半岛是中国的重要门户,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发生在辽东半岛。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抗登陆作战显得尤为重要。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图为标绘的《辽东半岛战役设防部署图》

于是,1955年7月,辽东半岛演习总导演叶剑英将总参谋部制订的在“辽东半岛组织一次在原子、化学条件下的方面军抗登陆战役演习”的报告上送毛泽东后,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总参谋部”卷》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演习的目的:“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百年以来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主要的都是从海洋方面进来。抗登陆战役将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仗。”“在原子、化学条件下组织指挥战役、战斗,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加强对原子、化学条件下作战的研究,对进一步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演习目的在于:训练高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组织实施现代战役中,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并学习组织指挥现代条件下的复杂的战役、战斗。”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图为随军测量队为满足演习需要堆制的大型(长35米,宽25米)地形沙盘《辽东半岛地型模型》。

这次演习由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担任总导演,总参谋长粟裕、副总参谋长陈庚、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总政副主任甘泗淇、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萧克担任副总导演。演习最后定位为:在使用原子弹和化学武器的条件下,方面军编成内集团军、军两级首长和司令部携带通信工具,并有部分实兵和民兵参加的抗登陆战役演习。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粟裕、黄克诚在演习指挥所对照地图观看演习。

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等观看了演习,并检阅了参演部队。苏联、朝鲜、越南、蒙古四国的军事代表团应邀观看了演习。全军高中级干部809人随演习部队一起作业和参观见学。

02、诸军兵种合成是这次演习的阵容

上千辆涂着迷彩色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指挥车、通信车、救护车、运输车、工程机械车,整齐地排列在演习集结地域;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侦察机在机场严阵以待;护卫舰、驱逐舰、鱼雷艇、导弹艇、潜艇在军港待命;近10万名官兵整装待发。这就是辽东半岛演习前的强大阵容。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图为总导演叶剑英在演习中利用地图指挥部队行动。

炮兵、工程兵、装甲兵、机械化步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航空兵,水兵等10多个军兵种,加入了演习行列,即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兵器大显神通。

这是我军历史上军兵种数量最多的演习,军兵种数量大大超过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参加演习方案制订的总参作战部战役训练处处长金冶老人回忆了军兵种导演部的强大阵容:“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中将、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中将、炮兵副司令员陈锐霆少将、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防化兵主任张乃更大校、通信兵主任王诤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洪学智上将等军兵种、总部主要负责同志为助理导演,并成立相应的军、兵种导演机构。这些导演机构在总导演部领导的意图下,负责该军兵种的演习部队与调理人员的组织与训练等准备工作;负责演习的实施以及本军兵种演习的总结等事宜。

“各军兵种导演机构与调理人员,主要由军委各军兵种机关、院校抽调干部或教员组成。合成军队导演部及调理人员,主要是由总参谋部和南京军事学院抽调干部、教职员担任。实兵演习指导部,由沈阳军区为主组成,专管实兵演习事宜。”

现代化的战争主要打的是军兵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以步兵和骑兵为主,只要少量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而且形不成独立的兵种,海、空军基本上是空白。到1955年11月时,我军已经先后成立了空军司令部,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拥有28个航空师、3000余架各种飞机;成立了海军司令部,拥有各种舰艇860艘;成立了炮兵司令部,拥有数十个炮兵师;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拥有3个坦克师和大量坦克团;成立了工程兵司令部,组建了工程兵建筑师和28个工兵团;成立了防化学兵部,拥有大量的防化团和防化营;成立了通信兵部,拥有大量的通信团和独立通信营。

我军的军兵种领率机关和军兵种部队虽然组建了,但从来没有进行过军兵种合成演习。辽东半岛演习正好填补了我军历史上的这一空白。

据我军军史记载,当时参演的军兵种部队有:陆军第3兵团担任海岸防御集团,曾绍山中将、杜平中将分别担任集团军司令员、政治委员。该集团军下辖4个军和第1机械化师、独立机械化师,其中第1机械化师为我军成立的第一个机械化师。

1955年3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以步兵某师为主体,并调入华北独立坦克自行火炮团、炮兵第170团,接收苏军第7机械化师的装备,于4月15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隶属原军委装甲兵领导,吴忠为首任师长、龚纪明为首任政委。

我军第1机械化师成立后,共编3个机械化团,每个团增编了中型坦克营、炮兵营、高炮连;此外,编1个中型坦克团、1个重型坦克团、1个高炮团、2个炮兵团,共8个团,成为我军有史以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诸兵种合成的部队,一支应付突发事件的重要突击力量。这个师刚成立8个月,就前来参加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

空军有两个航空军和1个空降师参加演习。

海军旅顺基地的舰艇部队参加演习。

参演的陆海空部队共18个师以上机关,32个实兵团,总共6.8万人,加上导演人员和各种保障部队近10万人。

参加演习的装备有飞机262架,舰艇65艘,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1000余门(辆)。

这次演习的兵力、装备、军兵种数量、现代化程度,都创我军历史之最。

03、红蓝对抗是这次演习采用的方式

“蓝军”海上登陆,红军抗登陆,红蓝两军真枪实弹、短兵相接,在海上、空中、滩头进行立体大战,是这次演习采用的手段。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图为辽东半岛演习中“红军”向登陆的“蓝军”实施反突击

在如何设置打击“蓝军”的最佳时机时,我军导演指挥部与指导演习的苏军专家产生了意见分歧。苏联军事专家强调抗登陆战役,要针对登陆战役的集中、上船、航渡、展开、换乘、上陆各个阶段,对敌人实施一系列打击。我军导演指挥部认为,根据我军海军、空军力量情况,不可能在各个阶段都实施打击。后来,叶帅知道情况后,主张苏联的经验要学习,但要根据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后来,根据苏联专家经验和我军的实际,采取了敌人在航渡中途进行强大火力打击的“半渡击”和敌人刚刚登陆时的“背水击”。演习结束后,这一抗登陆战法,被确定为我军各军区、各兵种抗登陆战役集训的指导战法。

对“蓝军”登陆的主要突击方向的判断正确与否,是抗登陆作战的先决条件。开始导演指挥部对“蓝军”主要突击方向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主要突击方向可能指向旅大;另一种认为庄河、盖平是主要突击方向,旅大为辅助方向。导演部最后采纳了第二种意见,因为“蓝军”进行的是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役,需要一个大的登陆场和大的战役地幅,而庄河、盖平方向地形开阔,道路较多,可以容纳较大兵团活动。

战役准备时节,考虑到“蓝军”依仗其海空军技术装备的优势,必将以空袭、空降等手段,从空中对“红军”形成威胁,特别是“蓝军”发起登陆战役前,势必要进行猛烈、持续地航空火力,摧毁“红军”防御力量和各种防御设施,因此,“红军”必须充分做好防空袭准备。

“蓝军”登陆战役发起后,很可能在“红军”纵深使用大量的空降兵,实施垂直登陆,以协助海上登陆部队夺取登陆场。因此,“红军”必须强有力的反空降预备队。

叶帅针对“蓝军”的登陆特点,提出“四防结合”,即海防、空防、边防、内防相结合。内防指“红军”纵深要注重防空降。叶帅说:“只有‘四防’的密切结合,才能得到国防的巩固。”

最后,确定了抗登陆演习的基本设想是:“蓝军”在濒临我国的西太平洋重要地区、港口、机场集结了陆、海、空军重兵集团,准备同时向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实施大规模联合登陆战役,而辽东半岛为登陆的主要突击方向。其目的是攻占战役登陆场,夺取渤海沿岸重要港口,开辟路上战线,进而向北京方向进攻。

“红军”一个集团军在北方方面军编成内,在海军和空军的协同下,担任辽东半岛主要方向上的海岸防御任务。

基于对“蓝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判断,“红军”集团军战役布阵确定为两个梯队。“红军”集团军防御正面为210公里,第一梯队展开3个军,以1个军位于旅大地区的正面75公里;1个军位于庄河地区的正面38公里;1个军位于庄河以东地区的正面97公里;1个军为第二梯队,位于庄河、盖平之间;机械化师为合成军队预备队。另外,组成炮兵、防坦克炮兵、坦克兵、工程兵、快速障碍设置队、防空降预备队等部队,集结在“蓝军”主要突击方向及其两侧地区,便于“红军”及时实施有力的反冲击。

海军一个加强陆战营演练“蓝军”登陆作战的程式和战法,空军以某伞兵教导师的部分兵力扮演“蓝军”空降兵。尔后,“红军”集团军首长司令部演练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快速战役准备,组织兵力、火力抗击“蓝军”登陆;接着,“红军”实施集团军反突击;“红军”集团军配合方面军二梯队反突击;“红军”集团军二梯队、预备队向“蓝军”主要登陆方向机动。

整个演习三次动用了实兵:第一次动用实兵重点演练“红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对“蓝军”登陆兵实施近海打击和反冲击;第二次动用实兵重点演练“红军”第二梯队向前机动和展开,反突击部队发起冲击等课题;第三次动用实兵是进行反空降演习。

苏联军事代表团成员观看了演习准备情况后,好奇地问:“演习准备了多长时间?”当时,金冶回答:“准备了近3个月时间。”苏联代表团成员说:“准备工作很充分,像这样大的战役演习,在苏联也要3个月时间。”

万事俱备,只待展开了。

04、四大高潮是这次演习探索的课题

1955年11月3日,辽东半岛炮火纷飞,抗登陆战役演习终于拉开了序幕。

坦克疾驰、装甲车飞奔、自行火炮的履带卷起滚滚黄尘;各种吨位、型号的军舰、快艇,在渤海上进行角逐;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在不同的空域,进行着空战和轰炸。

抗登陆战役演习按照四大高潮向前推进着。

“蓝军”的火力打击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乌鸦一般的“蓝军”轰炸机群对“红军”海岸防御兵力、火器、设施进行了轮番轰炸;尔后,在庄河海岸线浅纵深投掷了一颗原子弹;接着,“蓝军”又以导弹、海军舰炮对“红军“实施第三个波次的打击。

“红军”采取“保存自己,待机破敌”的方针,在“蓝军”第一波次轰炸时,面对“蓝军”的多梯次、大编队机群,“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掩护重点目标上空的安全,对“蓝军”飞机进行层层拦截,高射炮兵在主要目标上空形成道道火网,在近海岛屿、海岸上空,双方战机拼的你死我活。

面对“蓝军”的原子袭击,“红军”在战役发起前,已经采取了纵深、梯次、分散、疏开的部署,加强了防原子、防化学的各种措施,构建了大量抗原子弹袭击的工事,使“蓝军”的三次火力打击,都未能达到消灭“红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蓝军”原子打击后15分钟,利用原子突击的掩护,在“红军”战术、战役纵深实施了空降,掀起了第二个高潮。

“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就成功地利用空降兵配合了登陆作战。“二战”后,美军认为“登陆作战中登陆兵与空降兵的密切协同,不仅能提高登陆兵上陆发展的速度,而且可以创造粉碎防御方面的防御配系的条件。”叶剑英当时指出:“直升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在原子突击后10至15分钟,在距离爆炸中心投影点八百到一千公尺的地方着陆,美军认为这样利用原子突击的效果,是空降兵着陆保障登陆的一个最好的行动。”

在三次火力打击的后,“蓝军”登陆部队从主要地段向向岛岸发起了登陆战斗,后续登陆部队借助海空优势,以密集的舰队快速向岛岸逼近。

为配合登陆兵登陆,“蓝军”空降兵开始行动。满天的运输机、满天的降落伞、满天的空降兵。狡猾的“蓝军”实施分批次战术、战役空降,逐步增大兵力,相互掩护,演习场上空飘落着五颜六色的“蓝军”伞兵。

与此同时,“蓝军”的机降战也开始了。大批的武装直升机从航母上起飞,满载着步兵在“红军”浅纵深实施了机降。

面对“蓝军”的登陆兵、空降兵、机降兵,“红军”以海岸防御阵地上的坦克、火炮,在强击航空兵的支援下,掩护步兵对“蓝军”登陆部队不断发起营、团规模的反冲击。“红军”集团军预备队——第1机械化师和反空降预备队,采取快速行动对“蓝军”空降兵、机降兵发起了猛攻,有的“蓝军”伞兵在空中就被“红军”击毙。有的刚刚着陆,就被“红军”飞驰而来的坦克、装甲车的火炮、机枪、履带炸死、打死、碾死。

四国军事代表团的观察员被眼前的精彩场面所吸引,望远镜始终没有离开眼前。

“红军”在整个防御战线处于优势,但石城岛经双方激烈争夺后,被“蓝军”占领。石城岛是庄河海岸外侧的岛屿“蓝军”占领后,迅速扩大登陆场,其第一梯队2个师相继登陆,迅速在庄河前的海域展开,准备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与此同时,“蓝军”大量的第二梯队在海滩外20海里进行换乘编组,实施战术展开,快速增援其滩头部队。

“红军”集中陆海空主要力量打击“蓝军”滩头部队和海上增援部队,掀起了第三个高潮。

叶剑英元帅主张的“半渡击”和“背水击”战法开始实施。中国古代兵法有“半渡击”和“背水击”。当敌人渡船渡了一半时,给它一个沉重打击,叫“半渡击”;当敌人刚刚登陆,背靠大海,立足未稳时,狠狠打击,叫“背水击”。

“红军”榴弹炮、加农炮、加农榴弹炮、坦克炮,猛烈轰击庄河“蓝军”的滩头部队;“红军”的歼击机编队掩护轰炸机编队扑向“半渡”的“蓝军”运兵舰、登陆舰,对“蓝军”增援部队给予毁灭性的打击;“红军”北方舰队用舰炮狠狠打击“蓝军”登陆舰队。

占有绝对优势的“红军”陆海空三军,密切协同,打得“蓝军”难以在滩头站稳脚跟,岸陆首尾不能相顾,已被“红军”分割包围;“蓝军”二梯队在海上遭猛烈打击后,退向远海,纷纷逃命。

抗登陆演习的第4高潮——反冲击、反突击终于开始了。“红军”集团军首长决定使用第二梯队的1个军3个师增援第一梯队的1个军2个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歼“蓝军”已经登陆的2个师。“红军”发挥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和整体突击能力,以坦克、装甲车组成突击集团,向滩头的“蓝军”发起强大的反冲击、反突击,步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也发起了总攻,“蓝军”终于招架不住,溃不成军,“红军”在反侵略抗登陆作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陈辉:共和国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1955年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回眸

演习结束后,叶剑英元帅进行了总结讲评。国防部长彭德怀对演习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演习,使指战员对现代原子化学条件下的战争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有了近似实战的现代战争的体验,丰富了指战员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抗登陆战役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了高级指挥员和司令部的战役组织指挥能力。此后,在50年代,在最高统帅部领导下,一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训练在全军掀起,使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进入了新的阶段。

陈辉,新华社原北京军区支社社长,高级记者,大校军衔,获新华社“十佳记者”荣誉。撰写出版了《世界王牌败兵录》《沙场淘金百战归》(上下册)《军旗下的铁甲雄师》、《军旅岁月拾零》(一至五集)等9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先后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赛一等奖、伊拉克战争报道奖、国家抗震救灾报道奖等50余个奖项,新闻作品收入国家语文课文。先后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获国防服役金质奖章;简历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作品被收入《中华文库收藏作品名典》。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