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依旧
——追忆郭光华先生
“光华依旧”是郭光华先生生前使用的微信名,这也是他对自己生命的定位,以生命之光的华彩,点亮自己的人生,烛照周边人的生活,照亮同行人的前行。
郭光华先生的光华,源自于千年窑火不熄的彭城镇。1946年11月,郭光华出生于峰峰矿区彭城镇新华村人,小名“天增”。兄妹九个,他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妹妹和三个弟弟。郭光华祖籍成安县郎堡村,在他曾祖那一代,从郎堡村逃荒来到彭城镇瓷场当窑工,到郭光华已是第五代了。郭光华祖父是民国时期彭城窑场有名的土青(青花瓷画料)配方匠师,与同时代的彭城窑场著名的画师王凌云、傅老子等关系甚密,人称“郭老子”。郭光华的父亲也是一名窑场的窑工,1947年2月,在郭光华出生100天后,应征入伍,随“刘邓大军”南北,后因战场受伤,转业到峰峰矿区陶瓷公司,曾任劳动科长等职。
1954年,郭光华进入彭城新华小学读书。1960年进入峰峰二中,1966年底高中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郭光华上大学的梦破碎了。1968年,作为“老三届”的郭光华被统一分配工作,分配到“峰峰造纸厂”,即后来的“邯郸市造纸厂”。从此成为一名工人,他从车间一名普通工人做起,先后在蒸溜车间、打浆车间干过,他踏踏实实地干,跟着师傅学,一直干了两年。车间劳动的锻炼,使郭光华对劳动一线的工人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为他以后从政打下了群众基础。1970年,由于他文化基础好,又有写作的才华,被调到厂办公室,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出色,组织能力强,1971年,担任造纸厂副书记兼副厂长。1973年,共青团峰峰矿区委员会成立,郭光华兼任区工业局团委书记,后担任新组建的区团委副书记、书记。
在团区委书记这个岗位上,郭光华一干就是十年。1975年12月,邯郸地区兴建跃峰渠,峰峰矿区担负“二线渠”的施工任务,区委派郭光华到峰峰矿区跃峰渠指挥部任副指挥长和副政委,主抓民工团的政治思想工作。1984年,区委成立政策研究室,这是区委决策的智囊机构,参与着全区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步骤,郭光华担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区委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4月,郭光华升任区委办公室主任,主管区委的综合职能日常运行。
1992年12月,中共峰峰矿区区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郭光华当选区委常委,从此开始参与区委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的时代背景下,郭光华参与的区委审时度势,认为“加快我区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才是峰峰矿区今后的出路。为此作出了“再造优势,跨步发展”的决策。制定了《峰峰矿区经济振兴大纲》,大纲的总体思路:“立足现有基础,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开发并举;依托矿区资源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第三产业先行,不断优化软硬环境。”此后,全区经济开始“跳跃式”发展,1995年,实现了小康区目标。
1998年2月,中共峰峰矿区区委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郭光华当选区委常委、副书记。在郭光华担任区委领导期间,他作为本土区委领导,凭着对区情的深刻了解,参加了区委许多科学决策,为峰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年,峰峰矿区的“五小企业”被列入必须关闭的“十五小”,接踵而来的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区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并实施清偿兑付。由此引来的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新一届区委在郭光华的参与下,痛下决心,提出了经济发展由地下向地上、采掘转加工、低档转高档、分散转规模的“四个战略转移”。峰峰首先从突破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观念、政策、体制入手,凝聚了全区上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合力。以投入3亿元的峰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建三大工程”为标志,既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也让人们看到了居住环境的改善,这是峰峰矿区经济发展向“新型工业”的一个“拐点”。在抗击“非典”,处理小煤矿突发事故、发展文化事业等等,不胜枚举,都留下了郭光华辛苦的身影。
2003年7月,郭光华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郭光华从小生长在彭城镇的窑烟底下,生活在笼盔墙的环境中,对磁州窑文化情有独钟,2000年,在他的倡议与推动下,成立了“峰峰矿区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被推举为研究会会长。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磁州窑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上。2002年,在他的推动下,峰峰矿区富田磁州窑遗址博物馆建成,遗址内有元、明、清、民国瓷窑7座,作坊4条,料池1处,其中有两个馒头窑的窑顶已崩毁,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长150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磁州窑遗址博物馆,后来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9月28日至30日,峰峰矿区举办历史上第一次“中国峰峰·磁州窑文化节”,郭光华在组织筹备、资料收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届文化节圆满完成,影响波及全国乃至世界。他在富田遗址博物馆里,建立了自己的磁州窑工艺瓷工作室,将一大批老工匠、老艺人吸收到这里,开始制作、恢复磁州窑传统工艺技术。他主持编辑出版了《磁州窑文化》杂志,通过图文并茂的纸质媒体,向世人推介磁州窑文化。2010年10月,峰峰矿区举办“中国峰峰·磁州窑文化国际研讨会”,郭光华又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参与筹备、策划。
多年的研究和对磁州窑文化深入的探索,使郭光华实现了从一名领导干部变身一位磁州窑研究专家的华丽转身,他先后完成了《磁州窑史话》《佛教文化对磁州窑文化的影响》《彭城磁州窑》《民窑•神话》等专著和论文,多次应邀参加各类古陶瓷研讨会。其中《彭城磁州窑》(与郭光杰合作),是第一部对磁州窑中心窑场彭城窑作专题研究的专著,是彭城窑研究的开山之作。
郭光华热爱红色文化,退休后一直担任峰峰矿区革命老区促进会会长。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在彭城镇建立了张兆丰故居纪念馆。他撰写了许多红色文化文章,在《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等报刊发表。2020年他主编的《峰峰矿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正式出版。
郭光华热爱文学艺术,在担任区委副书记期间,推动成立了峰峰矿区文联、使峰峰矿区一大批文学艺术人才脱颖而出。2021年,他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他最后一部著作《峰峰文学七十年》,这是为纪念峰峰矿区成立七十周年(1950—2020)而作,是一部研究工矿区区域文学发展史的划时代作品。作品出版后,峰峰的作家们准备为这部作品召开研讨会,可他却于2022年3月30日因病去世。这部作品成为他生命最后的绝唱。
郭光华平易近人,心态平和,心境恬淡,常以一介平民的姿态出现,人缘极好。他广交朋友,政界、商界、文化艺术界都有朋友。他兴趣广泛,文、史、哲无不喜欢,还喜欢烧菜,每年过春节,家宴总是他一人张罗,他烧的肉丸子风味独特,是彭城地道的“三下锅”菜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他上对老人孝敬,下对妻儿关爱,尤其对失去叔叔的婶子孝敬如母,奉养至老,被人传颂。
而今斯人已去,但光华依旧!
作为好朋友,我们集体撰文并挽联,以纪念之——
四十年从政襟怀坦荡德高望重滏源山水铸丰碑
三十年为文情系乡愁妙笔如椽磁州窑火记英名
张培良 苏洪源 李春社 赵立春 李晓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