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谋全局与万世

  (一)西安事变的真相

  一提到抗日战争,大家都会想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提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家就会想到西安事变,一说到西安事变,大家又会想到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即张杨。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一想,张杨二人是怎么发动西安事变的呢?这背后隐藏了什么?功劳最该属于谁?

  其实这整个是毛主席的布局。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促成的,也就是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个救亡活动是由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实现的。

  今天,我们分别从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位将军身上来看一看西安事变是怎么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先看看张学良。

  1928年6月4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是他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同年12月29日,他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第二天,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他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1929年制造中东铁路事件,遭遇惨败。

  1930年中原大战,他先是凭着东北兵工厂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后在蒋介石即将胜利时派10万人入关助蒋,未受任何损失,却在战争中发了财,还要到了500万元的军费与许多地盘,在政治上还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陆军的正规军保守估计约40万人,空军有100余架新式飞机,海军拥有大小军舰21艘,主力舰“海圻”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而日本方面,关东军总兵力约2万人,其中正规军只有1万人。日本驻朝鲜军2个师团约3万人,还没有空中武装力量。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与兵力都占明显优势。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张学良预料,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但他在1931年7月6日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时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亟宜力避冲突”。9月6日又致电部下:“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

  因此,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时,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没有抵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江桥抗战,马占山可谓孤军奋战,没有得到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

  紧接着的锦州事变,张学良仍不抗日,不顾顾维钧、宋子文与蒋介石“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的要求,自行撤退,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随之又占领绥suí中一带,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

  可见,九一八不抵抗,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日记表明他是1931年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过去长期认为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

  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面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不是强军御敌,而是抽大烟、玩女人,而是严格命令军队与老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3000多万同胞因此经历了长达14年的奴役生活。张学良带着30多万东北军流亡他乡,从山巅跌入谷底,成了全民公敌,被唾弃的不抵抗将军。

  之后,仍一路败退,被蒋暗示辞职下野。1933年4月,张由上海携家眷乘船出国考察。次年初被电召回国。

  1934、1935年连续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武昌行营主任、西北剿总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

  中央红军到了陕北以后,蒋介石催促张学良乘红军立足未稳,围歼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

  1935年11月,张学良调动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我陕甘根据地扑来,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围剿红军。

  但他的部队真不经打,东北军3个月损失了3个师的兵力,战死2名师长,7名团长阵亡或被俘。

每家

张学良受到如此重创,蒋介石不仅不同意补充东北军,反而要取消东北军被歼灭部队的番号,削减军费。更让张学良心寒的是,他要求给阵亡师长家属发10万抚恤金,也被蒋介石拒绝了。

  而共产党的毛主席却下令把俘虏的东北军5千多人及缴获的军用物资还给张学良。

  红军的深明大义与蒋介石冷漠态度,使张学良彻底认清了蒋介石企图借“剿共”让红军和东北军两败俱伤的险恶用心。

  在放回俘虏之前,红军对俘虏的东北军官兵进行了教育,告诉他们,打内战是没有出路的,应该一致对外,打回老家东北,同时请他们回去转告张学良等东北军领导人,红军愿与东北军停战,共同抗击日寇。

  在教育俘虏其间,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认识了一个叫高福源的东北军的青年军官,他担任过张学良卫队的营长,是张学良的亲信之一,在榆林桥战斗中被俘。李克农专门对他进行了很多开导和教育,加上在红区的所见所闻,高的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他主动要求回到东北军去劝说张学良联共抗日。

  高被放回一周后,就带着令人振奋的消息返回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他说,张学良表示愿意亲自与中共方面的全权代表就共同抗日问题进行商谈。

  毛主席非常重视,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李克农为红军代表去洛川同张学良谈判。

  张学良亲自驾机飞抵洛川秘密与李克农面谈。

  张学良问李克农,“你到我这儿来,毛先生知道吗?”毛先生指的就是毛主席。李克农回答说,“我正是奉他的命令来见你的。”

  谈判结束,达成了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初步协定。

  这一次,张学良又突然提出要求见周恩来。

  1936年4月,受毛泽东主席的嘱托,周恩来去往延安和张学良进行了一次密谈。两人对当前的形势、国家的处境整整谈了一夜。

结束的时候张学良用一句话形容了此次会谈:“听了周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张某茅塞顿开,不胜感激之至。”

  1936年春,蒋介石严令东北军进兵“剿共”,并要对行动不力的部队停发军饷。此时,考虑到必须让张学良对蒋介石有所交待,毛主席决定我们主动让出瓦窑堡,让张学良能向蒋介石报告“收复瓦窑堡”的“战绩”。1936年6月,中共中央迁往保安县城(今志丹县)。

  试想,没有毛主席的布局与中共的行动,一直秉承反苏反共的张学良能转变思想吗?还会有西安事变的发生吗?

再说说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之孙杨瀚在《往事:杨虎城之子回忆》中记:杨虎城曾经讲过,他一生做过三件事:一是坚持靖国军旗帜,带领出了一支革命的队伍;二是1927年为了支援配合北伐,坚守西安八个月;三是与张学良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全面抗战,改变、加速了中国的前进行程。

  毫无疑问,后者是杨将军对国家与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堪称“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尤其作为一位“西安事变”直接的、主要促成者。官方称“西安事变”为“张杨”兵谏,或说杨虎城将军“参与”西安事变,总之是“张”在前,“杨”在后。

  本人认为,杨虎城将军是“西安事变”的直接促成者,证据如下:

  (一)出身与经历往往决定一个人的阶级立场。例如,1927年蒋介石开始“清党”反共之时,穷苦出身的他作为冯玉祥部队中的“小军阀”是同情中共的,甚至在反共声势高涨的情况下也没有跟随蒋介石“清党”。

  (二)曾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据1927 年冬中共河南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的“关于太和杨虎城军”现状时说:“杨本人近来因环境所迫,非常同情我党,并要求加入我党,要求我们多派人到他的部队中去,无论政治工作人员和军事工作人员都欢迎。”但是,由于中共在“清党”中受到了严重打击,对所有的军阀都持完全不信任的态度,于是指示河南省委:杨虎城“暂时不要入党”。杨虎城入党的问题就此被搁置。

  (三)身边有两名共产党人——夫人谢葆真和秘书米暂沉的陪伴与影响。

  谢葆真是一位女共产党员,1928年1月与杨结婚,并一直陪伴杨,直到1947年2月8日含恨死于狱中。

  米暂沉是杨虎城的老乡,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渭南开展农民运动,后来成为杨虎城的机要秘书。

  西安事变期间,米暂沉多次代表杨虎城将军与中共代表接触,为国共合作、形成抗日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寻找自身出路。

  1935年,中共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那时,蒋介石早派了四十多个团深入陕甘,接着又命张学良在西安组织“剿共”总部,蒋、张势力布满陕甘,杨虎臣如处瓮中,举手投足受他们宰制,危险情形不可言论。

  因此在1936年9月向中共代表提议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联合反蒋,双方开始积极合作。

  (五)张学良坦承杨虎城是“主角”

  “其实西安事变的主角是杨虎城才对,是杨虎城说服了少帅张学良,只有运用兵谏战略,抓住最高统帅,才有希望使他停止内战,团结全国共同抗日。”杨瀚说,西安事变真正的主角是杨虎城,不过名义是张学良,关于这一点,张学良也是承认的——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在美国接受张之丙姐妹的访谈时曾说:“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

  以上是张、杨的大致情况。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督战,继续强推他所谓的“剿匪政策”;更重要的是,他已在秘密准备清除张、杨二人了,并多方离间两人的关系。

  这时,共产党除了派出周恩来和张学良进行会谈,还安排潜伏在西安城内的地下党同志主动和杨虎城联系,揭露蒋介石的谣言和阴谋勾当,使张、杨二人得以团结一致。

  共产党还在1936年12月9日组织大规模的群众和学生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示威人群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场面激奋人心,影响巨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936年12月12日,终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发动兵谏,逮捕了蒋介石,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逼蒋联共抗日。

  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共产党毛主席派周恩来到西安,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统一战线就此达成。

  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毛主席,会有西安事变吗?没有西安事变,张杨何以能名垂青史!是毛主席、共产党成就了张学良与杨虎城!

  还有,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能那么快建立吗?没有一致抗战的中国牵制日本,世界反法西斯的局面又将如何呢?

  谢谢大家!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