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母亲携3子投河:脱离现实的鸡汤,等同犯罪

  手头正处理别的稿件,看见这条噩耗,不得不停了下来。使我停下来的,不止是这起人间悲剧,更有随之大肆传播的廉价鸡汤。

  4月21日11时,四川米易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有人跳河。

  等到救援人员赶到予以“抢救”,最终打捞上来的,是一名妇女和3名儿童的尸体。这已经是三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这是一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

  监控还原了现场:母亲带着孩子,毅然决然,跳进了河水。

  

打不开?点这里>>>

  讽刺的是,女士和三个孩子投河的那座桥,名为“龙桥”——原本通往腾达,却成为这个家庭破碎的死地。

  

  但我们知道这起悲剧,已是3天之后。

  4月23日,攀枝花米易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通报了事件调查结果。这一起通报,才让我们从喧杂信息中,读取到这个普通家庭是如何灰飞烟灭的简单逻辑。

  

  死者杨女士3名孩子体弱多病,经常前往医院诊治。丈夫则自购货车,长年从事货运。

  这其实是我们很熟悉的画面:父亲在外挣钱,无暇顾家;年轻母亲困守家中,照料处于“麻烦期”的幼儿。这样的家庭,往往是女性抑郁的高发地。

  就在这两天,湖南潭九华经济开发区,一位30岁母亲带新生女儿跳楼身亡。决绝赴死的母亲,留下一个7岁的女儿。

  对于这些母亲的赴死,外界常常报以不可理喻。“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下去么?”

  深感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世界最可怕的,从来不是生与死这种简单界别,而是被偏见、不理解所围困的寒彻入骨的孤独和绝望。

  带孩子跳河的杨女士,年仅27岁。长子不过4岁,剩下的两个孩子——一对2岁的双胞胎。

  这意味着,她从22岁,就进入了“做一个妈妈”的生活。

  你能够想象吗——在大城市,许多同龄女性,正为斑斓的梦想打拼。22岁,即使对于许多后来的成功女性来说,这一刻她也不过是职场上 “菜鸟”,距离事业有成尚有十万八千里。

  人,谁无梦想?谁甘愿一辈子困守家中,成为碌碌无为的“囚鸟”?

  

  我想,杨女士应该也有梦想的。她应该也有同学、朋友。那些飞往东南大城市的同龄人,当她们在朋友圈中讲述外面世界的精彩,杨女士看到,应该也是心生羡慕吧?

  可是,有什么用呢?对于一个小城市女孩来说,成家,首先成为一名合格母亲,是一条正确的路线。隆起的肚子,是一份责任,她不能再奢谈明天了。

  我不清楚,这个普通却脆弱的家庭中,有没有公婆帮她照料孩子,但完全可以想象,即使有老人帮忙,照顾三个男孩的操劳,也太过沉重。

  对于今天许多家庭来说——照顾一个健康学前孩子,一家老小尚且忙得焦头烂额;这位27岁母亲面临的,是3个儿子,而且是体弱多病的3个儿子。

  孩子在5岁前,尤其是多病的。

  一趟趟奔波在前往医院的路途上,挂号、给孩子喂药,对她来说,应是常态。

  一边为孩子病情焦虑、忐忑,还要挂念其他两个儿子吃喝,她的内心,应该也是时常紧绷的。我们知道,孩子疾病很容易传染。设若三个孩子一起病倒,不知她如何才能扛过来?

  没有人去体会一位孤独母亲的至少四年,一千多个疲惫的日夜,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看到新闻里提到母亲的状态介绍,第一句就是“长期休息不好、精神压力大”。

  长期休息不好,对人精神的戕害,几乎是摧毁性。但凡有过休息不好经历的人,都明白那段时期,人很容易神经质、暴躁、冲动。

  杨女士的休息不好,可不是4天,甚至4个月,而是至少4个年头。

  当她绝望赴死,很多人说她脆弱,还有人传言她被家暴,这些谣言和风凉话,是多么粗暴而又可鄙?

  

  如新闻曝光所说,她其实已不止一次有轻生念头,全赖亲属多次劝导、安抚。可是,劝导、安抚顶什么用?

  会有人在她百般劳累之时,替她照顾一把孩子,让这位年轻女孩,安稳睡一个舒服觉么?不,人们会说,孩子都生病了,她一个当妈的,还有心思呼呼大睡?

  当她一次次被绝望所吞噬,没有人想到,这位母亲身心俱疲,业已被极大的精神压力击垮,有人能想到 ,带这位奄奄一息的母亲,去医院诊治么?

  在这种境地下,能咬牙坚持到现在,我觉得,她已经很不容易了。

  换给一些自私的女性,也许会选择人间蒸发,一走了之。因为苦,而选择逃避、退缩,这样的逃兵,现实中我们并不陌生。有人傍大款,有人去寻找新的生活,这似乎都无可指摘。

  但她没有——这样的母亲,你能说,她没有责任感,她是懦夫?

  莫不正是因为担心走后,孩子不能得到妥善照顾——活着尚且孤立无援,死后孩子又将如何颠沛流离——她会下定狠心,带孩子共赴黄泉么?

  

  但我又无法苛责这位父亲。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养育至少一家五口的过活,3个儿子,他能否随性说:我要留在家中,照顾一家人幸福安康么?家里吃喝拉撒、油盐酱醋的费用,看客会支援一分钱么?

  脱离了现实的鸡汤,不过是天方夜谭。我相信这位父亲,同样深知家中的问题,当他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撕心裂肺,那何尝不是一种回天无力,向命运咆哮的怒吼?往前回想,谁能解救他的无力、无奈呢?

  谁都不能替代谁的生活。漂亮话谁都可以说,但在悲剧之前,说风凉话,说轻松话,是肤浅的,更是可耻的。

  平日里,你可以对这些平凡但被命运压制的家庭视而不见;但当悲剧发生,请收回高高在上的智商优越感。没有涉事其中的人不懂,也不配说三道四。

  使我同样惊异的是:在心理问题被日益聚焦的今天,在精神健康被持续呼唤的今天,人们仍一次又一次,将这些妈妈的绝望自杀,归类为“脆弱”、“想不开”这样的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背后,是理所应当,是同理心的薄弱和粗线条,是对相关知识的无知和惰于学习,更是对下一起悲剧的放纵!

  据最新统计数字,我国各类精神心理障碍人群数量超过1亿人。

  也许,许多人自处心理障碍仍不自知;我甚至担心——这些说着风凉话的人,当其身边也出现心理亚健康者,他们是否也会用同样的“自以为是”,去作徒劳的抚慰。

  就像杨女士的境遇一般,她的身体已发出预警:她已经许多次,流露出轻生迹象——自杀者行动之前,多会有这样的预演、反复和纠结。

  

  杨女士的亲友错过了挽救机会,可是社会呢?那些围观的风凉话,无不体现出社会普遍的鸡汤式哲学的虚妄和危险。

  它甚至掩盖了悲剧本源,使人们幻觉:出了问题的,是那个女人的想不开。而不是别人的,不是社会的。

  我们就遗忘了:这社会有多少在悬崖上、濒临跌落的家庭?我们对于身边人与事,包括自己的相关风险,有没有辨识和预警能力?

  悲剧无法逆转重来;但一起悲剧不该只是短促的冰冷句号,它应该是个冒号,呼唤社会痛起来,作出反应。

  比如,在未来,能否多一些对精神疾患的判别及相关风险的知识普及?能否多一些这样的公益组织,对遭受相关困扰的家庭予以帮扶?

  再比如,对于杨女士这样的多子多病家庭,其情况更为复杂:现实的困境不解除,相关成员的精神高压几乎无法断绝。基于此,能否从医疗和社会公益两个层面,给予温暖?

  那一刻,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周边社会一点温情,当年轻母亲哭诉之时,及时拉他们一把。

  我知道这样的呼吁或许并不能解决什么,影响什么。在发展中的中国,现实仍有太多并不乐观的方方面面问题,需要化解。

  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家庭的“自爆”——有什么,比关注生命健康、幸福问题,更关乎我们发展的本质呢?

  此刻,我想为四条生命祈祷:愿他们在天堂被阳光温暖,不再有河水的冰凉。

  愿活着的人珍爱生命,给与身边常被忽视的人,更多关心与爱;愿社会伸出宽厚手掌,给那些苦苦支撑的家庭。

  愿同情同理同心常在:让我们认识到,生命从来不是简单教条所能粗暴归类、调配。每个人都如此与众不同,如果不能学会倾听,则人和人即使朝夕相处,也不过是彼此隔离的孤岛。

  愿我们学会放下自满,去努力理解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人与事。唯如此,我们才能跨越傲慢与偏见的不自觉冷漠,彼此相携,趟过命运颠簸的湍流。

  作者:酌月 编辑:妍妍

  审核:酌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