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我们推出《领袖的故事——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专栏,结合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里的文物、文献和图片,与您一同学习领袖的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和崇高风范,汲取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在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里,陈列着一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是1912年19岁的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今长沙市第一中学)读书时所作文稿。也是在这篇文稿中,彰显出毛泽东“幸福吾民”的初心。
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不久学校举行了一次作文比赛,主题是读史用史,题目自拟。毛泽东根据《史记》记载的“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内容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挥笔写下大气磅礴的《商鞅徙木立信论》,以抒发胸怀。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以民为本、取信于民的思想,提出“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利国富民的改革抱负跃然纸上。他的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打了满分,并批语:“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校长符定一看了这篇作文后,特地在首页上批了“传观”两个朱红大字。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十四五岁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他常读《水浒》、《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旧小说。一天他忽然想到,这些书里的主要人物都是文官、武将和书生等,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此他感到困惑不已,后来才逐渐认识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他们是土地的所有者,让农民替他们种田。毛泽东觉得这样是不平等的,他认为《水浒》里反抗这些不平等的造反人物是英雄。这样的影响意味深长,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水浒》一直是毛泽东常常阅读的书。毛泽东在小说里关注的事情,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也发生了。他十七岁那年,长沙发生饥民暴动,饥民们涌向巡抚衙门请愿反遭枪击,他们忍无可忍进行反抗,却遭到清政府派兵镇压,暴动者血流成河。听闻此事的毛泽东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那些参加暴动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造反,结果无辜被杀。这使他很痛心,很多年之后,他仍感慨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时的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战乱频仍,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正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到的“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正是这样黑暗的社会现实,使毛泽东深刻的感知、同情和思考穷苦人的境遇,慨然立下了他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的那颗终身不变的初心——幸福吾民。